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以愛之名,那個叫陳盼的廈門女孩,10年了,我來找你了……”昨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這篇文章刷屏了?
文章內容講述“雙十中學”一對高中生懵懂的愛情故事,因為被父母發現早戀,男生“吳帆”突然被安排出國留學,之后就與女生“陳盼”失去了聯系。10年之后,男生昨天通過一微信公眾號發帖尋找“陳盼”,并約定5月20日在母校見面。但是,這只是一個編造的故事:最近一段時間,包括常熟、重慶、太原、長沙、富陽、亳州、潮汕等地,都曾流傳同樣的“愛情故事”。不同的只是男女主角的姓名。
被“真愛”感動,校友熱心轉發幫忙尋人
彭小姐是雙十中學校友,看到來自母校的愛情故事,特別激動。昨天上午10點多,她打開微信朋友圈,就看到同學和朋友都在轉發這條消息,打開來一看,覺得實在太難得。“10年之后居然還沒有忘記當初的女友,因為是校友,更覺得特別親切。”小彭和閨蜜們說:“轉發起來,絕對真愛。”小彭推算了一下時間,覺得男生不是和自己同屆就是小一屆,還打電話問學妹知不知道這個人。
小彭那篇文章轉發到單位的群里,最初,很多同事和小彭一樣,看到文章覺得“好感人”,熱心轉發,希望幫助找到人。
不過,在仔細看過文章內容后,不少人都產生了疑問:怎么越看越覺得有問題?像是編造的?
漏洞百出,帖子中許多情節與現實不符
小彭是雙十中學在枋湖校區的第一屆畢業生,在同事的提醒下,她又把文章的內容仔仔細細看了一遍,這下就看出了很多漏洞。
首先,十年間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聯系上,為什么會失聯?“怎么可能10年都聯系不上,沒有QQ嗎?當時很多人已經用上QQ了,怎么會完全沒有聯系?再說了,2005年校內網流行,當時要找某個美女,直接上校內網,還不簡單?”小彭的同事補充說,不然也可以寫越洋信,當時學校班級都是固定的,找學校應該可以查到聯絡電話,或者是通過同學也可以問到啊。
也有雙十校友核對關于學校場景、細節的描述,發現對不上號:“我們學校后門哪有賣什么涼菜的?”“當時學校附近哪來的步行街?”
還有人質疑,不可能像文中所說,“今天晚上突然說明天去美國,明天就走了”。手續不用辦嗎?簽證不用辦嗎?說走就走哪有那么容易,至少要跟學校打招呼吧?真要尋人的話,為什么不在文中寫明幾年幾班、班主任是誰?寫得越詳細,不是越容易找到?再說了,真要尋人為什么不去找一些影響力、傳播力比較大的媒體?
雙十中學不少老師也發現,文中的時間地點均和現實有很大距離。“應該是虛構的。”有老師說,雙十中學2005年秋季時才開始全住宿,從沒規定“三周回一次家”,文中說的是不對的。
炒作,網上搜出各種“以愛之名”的版本
到了昨天下午,微信朋友圈開始有人辟謠了,因為他們在網上發現了不同版本的“以愛之名”。比如,“以愛之名,那個叫陳純的潮汕女孩,10年了,我來找你了”、“以愛之名,那個叫李瑩的常熟女孩,10年了,我來找你了”……只不過是把人物地點換掉,故事都是一樣的。有網友指出,這是某些營銷號故意炒作吸引眼球。
小彭趕緊跟同學說不要轉發了。小彭說,這樣是在欺騙我們的感情,我們發動身邊的力量來找人,結果竟然是這樣的,覺得自己根本是在瞎操心,到處轉發,還幫發布了信息的那個公眾號賺了點擊率、閱讀量,有一種被人利用了的感覺。“我和我的同學都覺得這種炒作手法應當受到譴責,微信公眾號不應該發布這種不實的信息。”
律師說法
沒有觸犯刑法
但有損社會道德
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的郭豐律師認為,這條微信在最后冠以“委托公眾平臺幫我發布消息,讓更多人看到”的字眼,很容易被人信以為真。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則不實的微信屬虛假信息,應列入謠言范疇。根據法律規定,誹謗信息被轉發超500次、瀏覽超5000次可判刑,但這則謠言不屬于誹謗信息,因為它沒有對人身造成攻擊或詆毀。
郭豐說,這類謠言其實是微信公眾號的一種炒作,“一些小說等文學作品,都會打出‘純屬虛構’的字眼,但微信公眾號以吸引眼球為目的,招攬粉絲尋找商機,故意隱藏了‘純屬虛構’的字眼,如果你把這個故事當真,最多也就是欺騙感情,卻沒有造成實際的傷害。”雖然此類行為會對社會道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在法律層面沒有相關規定對其處罰。
鏈接
符合這些特征,當心是謠言
1.越生動的,往往是越假的;
2.越符合你期待的,往往是假的;
3.越強調不必要強調的,往往是假的;
4.越像段子,越好玩的,往往是假的。
四種方法教您戳穿謠言帖
網友“賀勝”在知乎網上發了一個帖子,推薦四種方法,教大家辨別網絡謠言,不少網友點贊。
第一是從轉發或發布人的身份進行判斷。很多謠言是具有針對性的,針對某人或某個單位機構,如果發布者歷來喜歡發布段子類的帖子,那么是謠言的可能很大;如果發布者的帖子內容是“大家轉起來”、“求擴散”等,帖子內容是謠言的概率也非常大。此外如果是專門營銷的內容,從發布者的ID名稱就可以看出來,比如ID名字后面帶QQ號碼等,目的就在于推廣個人;
第二是借助搜索引擎,將帖子的內容復制一部分,再上網搜索基本上就可以知道真假。很多造謠者不會重新寫新帖,都是將舊帖上的人物、名字、時間、地點等進行修改,基本事實不變,但在搜索引擎的幫助下,就可以知道真假;
第三是針對謠言帖中的圖片進行辨別。很多謠言都配了幅圖,只要把帖子里的圖片地址復制到百度識圖和谷歌圖片搜索上去,大部分都能找到這張圖片的原始出處,就可以判斷帖子真假;
第四是對帖子內容本身的邏輯進行判斷,一些謠言帖帶有邏輯上的硬傷,只要帶著質疑精神去仔細查看,也能發現其真假。 (記者 朱俊博)
近期謠言
1.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
2.自制水果酵素排毒減肥;
3.接種一次麻疹疫苗終身免疫;
4.荔枝、黃瓜、巧克力等放冰箱致癌;
5.蜂蜜大量結晶因摻假;
6.淡鹽水浸泡果蔬能洗掉農藥殘留;
7.女孩口含手機充電器被電死;
8.玫瑰鹽能保健。
(來源:央視)
老謠辨析
1.秋褲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只要天氣冷,全世界人民都愛穿。
2.“人造假雞蛋 ”的想法有“創意”,但如何去掉人造蛋殼的接縫,這是世界難題。
3.李白是詩人,不是先知,所謂的預言詩其實來自“藏頭詩生成器”。
4.WiFi無線路由器那點輻射跟X光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睡覺關WiFi路由器的人純屬無聊。
5.洋雞蛋和土雞蛋的營養價值是一樣的,木瓜也不能豐胸。
6.開車遭遇雞蛋砸玻璃怎么辦?盡管開啟雨刷沖水吧,清潔效率很高的。
7.沒有長熟的番茄有毒,不等于沒有炒熟的番茄也有毒。
8.“餓治百病”、“運動折壽”,這類言論估計連它的始作俑者自己都不信。
(來源:人民日報)
有圖未必是真相
本圖常見于所謂的“公安部緊急通知”。
真實出處:2005年公安部召開的東盟和中國禁毒合作國際會議發布會。
本圖常見于與歹徒相關的網絡謠言。
真實出處:廣州日報2005年報道的警方演練。
本圖常見于所謂的“街頭強搶女子”。
真實出處:吉爾吉斯斯坦的“搶新娘”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