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快遞行業面臨用地難、用車難、招人難等多個“老大難”問題。
海西晨報訊(記者 葉子申)日前,廈門市法制局發布《廈門市促進快遞行業發展若干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據悉,若該《意見稿》通過,將成為廈門首部推動快遞業發展的規章。
《意見稿》發出,迅速引來行業關注。記者昨日走訪獲悉,當前廈門快遞行業發展迅速,同時也面臨用地難、用車難、招人難等多個“老大難”問題。業界希望,《意見稿》能助力解決行業遇到的此類問題。
每隔一兩年就要搬地方
來自廈門有關部門的信息顯示,目前,廈門共有近百家快遞公司,快遞從業人員近6000多人。2014年,廈門累計快遞業務收入19.3億元,同比增長22.96%;累計快遞業務量11064.09萬件,同比增長32.93%。2015年1-2月,廈門累計實現業務總量3.94億元,同比增長25.39%。
快遞業快速發展背后,更多問題開始顯現。首先是“用地難”問題。記者了解到,當前,除了申通外,廈門其余民營快遞公司都是靠租賃廠房來經營。“我們在湖邊水庫租了3000多平方米的廠房,現在公司業務量每年都以50%的幅度遞增,光是島內的工作人員就多達500多人,還有400多輛派件車。”廈門圓通快遞總經理劉新華說,近年來,因沒有固定場地,他每隔一兩年就要搬地方,“不僅麻煩,費用也高,光是搬遷和裝修費,一次就要四五十萬元”。
另外,近年來,倉儲、租金等成本也不斷上升。“有些廠房業主會臨時提漲租金,有的更是半年漲50%,逼著我們搬遷。”一家廈門民營快遞公司負責人稱。
“最后一公里”配送難
“用車難”也困擾著快遞業者。多年來,快遞業一直存有“最后一公里”的社會化難題。一方面,我國城市缺乏精細化管理思路,導致快遞配送車輛難以實行合適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快遞配送車輛本身就面臨法律中“灰色”身份的尷尬。“在廈門,時常發生多名快遞員因違法使用電動車被行政拘留,這也讓快遞企業心灰意冷。”劉新華說。
再者是“招人難”。據廈門快遞行業協會相關人士介紹,為了“搶人留人”,廈門快遞員工資基本是一年上一個臺階,去年3000元上下的底薪,今年已經漲到4000元以上,部分公司甚至開出6000元以上的高薪,卻依舊要面對業務員難招的窘境。“對內,人力成本飛速上漲;對外,面對有點規模的電商,快遞公司幾乎沒有議價能力。”
廈門市快遞行業協會會長宋春樹認為,政府對快遞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如要扶持網商,就應該照顧到整個電商產業生態鏈”。
建議打造快遞產業園
記者注意到,針對上述快遞業“老大難”問題,《意見稿》均有涉及,且也指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其中,關于用地方面,《意見稿》中的第三條就規定,“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快遞產業園區、快件分撥中心等快遞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本市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第六條“市國土房產、規劃部門應當統籌考慮快遞產業園區、快件分撥中心等快遞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合理安排快遞企業用地指標。”
去年年底,作為全國首個快遞產業園的蘇南快遞產業園獲批,確立落戶無錫空港產業園區內。“如果廈門能有一個類似的產業園區,為所有的快遞企業提供配套和服務,那對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宋春樹說。
此外,針對“用車難”問題,《意見稿》也指出,從事快遞服務的車輛應當經市郵政管理部門核準,并噴涂統一標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為其提供通行和臨時停車的便利。另外,《意見稿》也在企業用人、培訓人員及增強服務質量等方面,做了較為細致的規定。
業內人士認為,若《意見稿》順利出臺且執行到位,將惠及廈門近百家快遞企業及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