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兩周以上或咯血
廈門晚報訊(記者 蘇奇 通訊員 阮菁如 陳沁 王秀真)今天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病例超過5萬例,有超過5億人感染結核菌。近年來,全國多地報道學校結核病暴發疫情。據思明區統計,該區中學生結核病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中高考體檢發現肺結核病例數明顯增加。
思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為契機,開展 “校園志愿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行動”,有效防范學校結核病疫情的傳播流行。
只是感染不會傳染別人 約10%發病成患者
結核病被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屬于呼吸道慢性疾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
正常人感染結核菌后不一定會發病,也不會傳染給其他人。檢驗結核菌素為陽性的人,約有10%最后會成為結核病患者。是否發病主要取決于人體抵抗力,免疫力低的人群易感染結核病,比如老年人、長期用激素類藥物者、糖尿病患者、塵肺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飲酒后及未接種卡介苗的新生兒等。
如出現久治不愈的感冒、咳嗽、發熱及肺部有陰影者,經正規抗炎治療仍未好轉,應考慮患結核病的可能。
下午或傍晚感覺疲勞 其實就是細菌在排毒
第一醫院結核病門診主任醫師葉志忠說,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中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升學壓力大、課外活動少,免疫力低且自我保護意識差,因此校園中發現結核病患者并不鮮見。
去年,一名高三畢業生在常規體檢中發現肺部有病灶,醫生高度懷疑為結核病。但學生自己并未感到不適,只是有時在午后及傍晚時覺得特別疲倦,人顯得消瘦,偶爾會有些低燒。“初三、高三的學生都很拼,身體抵抗力差,屬于易感人群。”葉志忠說,每年入學體檢都會查出患結核病的畢業生,很多患者早期沒有癥狀,午后或傍晚的疲勞感,其實是細菌正在排毒。
學校一旦發現結核病患者或疑似病例,應及時上報疾控部門。同時要對患者實施隔離,并通知家長接回,還要對患病學生的生活用品進行徹底消毒。
用藥不規律易產生耐藥性,“連累”被傳染者
葉志忠說,有的女生為追求美盲目減肥,反而會降低自身免疫力。他建議學生尤其是畢業班學生飲食應均衡,可多補充些蛋白質,增加維生素攝入,加強鍛煉。
有很多學生小時候打過卡介苗,這樣是不是就不會感染結核菌呢?葉志忠說,其實打了卡介苗并不能完全預防結核病,只是存在一定的抵抗力,不會患嚴重的結核病。
春季為結核病多發季節,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很重要。思明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提醒,凡有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或咯血、痰中帶血絲,都屬于肺結核病重點篩查對象,應引起高度重視。只要正規治療,一般半年左右90%以上結核病患者都可痊愈。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結核病治療一定要規范,用藥不規律很容易產生耐藥性,不但加大治療難度,一旦傳染給了別人,被傳染者也會產生耐藥性。
●數據
2014年,思明區15-20歲組人群活動性結核病報告發病率為53.39/10萬,學生發病占6.32%,好發年齡一般在15歲以上。
分析原因:寄宿制是學生結核病多發的原因,傳播速度快、播散范圍廣、防控難度大。
●防控
2001年起思明區全面推行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報告發病率從2006年的134.94/10萬下降到2014年38.31/10萬。
面臨挑戰:思明區每年報告肺結核發病人數位居甲乙類傳染病前列;耐多藥肺結核危害日益凸顯,未來數年內可能出現以耐藥菌為主的結核病流行態勢;結核菌/艾滋病病毒雙重感染患者人數持續增加;學生結核病防治形勢嚴峻。
●釋疑
肺癌和肺結核有什么關系呢?兩者有共同的危險因素,一般而言,治愈的結核病患者患肺癌的風險并不會增加。但如治療不規范,相關的炎癥反應可能導致肺部瘢痕,引發肺瘢痕癌。同時,惡性腫瘤的免疫抑制狀態及腫瘤相關的治療也可能增加結核病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