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積極創新社會治理,增強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張天驕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李曉平)穿過一里社區的老舊住宅小區,剛剛改造好的一里圓夢街心公園映入眼簾。清明小長假是踏青的好季節,郁郁蔥蔥的綠蔭下,老人們在新設的石桌邊悠閑地打著牌,媽媽們陪著蹣跚學步的孩子玩耍……放眼望去,熱鬧的公園里,看不到一個煙頭,一片紙屑。居民邱阿華道出了其中的“奧秘”:“我們住在附近的居民,每個人都是志愿者,大家自發愛護公園的環境,共同締造嘛。” 經過近兩年的實踐,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正實現從環境建設向社會建設延伸,從社區治理向社會治理提升,從城市社區向農村社區推進,從政府單向資金扶持向社會多元創投轉變,有力推進了廈門社會轉型發展、科學發展。 創新治理 形成縱向到底的服務管理機制 轉變政府“包打天下”的思維模式,將基層政府注意力集中到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上來,使服務進家入戶 創新社會治理重在機制創新,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實踐探索中,廈門轉變政府“包打天下”的思維模式,將基層政府注意力集中到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上來,建立縱向到底的機制,使服務進家入戶。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加快審批流程再造,擴大網上審批覆蓋面,精簡環節、節省時間。 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三樓的“‘多規合一’建設綜合服務廳”,30余個業務窗口為市民提供著服務。與過去不同的是,窗口不是簡單地按照部門設置的,而是按照建設項目的審批階段跨部門設立的。“以前每個窗口都排著很長的隊伍,因為項目的每個階段、每個部門都要遞送材料,一個窗口要跑好幾遍,來回審批。”正在窗口取件的鄭先生告訴記者,“多規合一”之后,一切手續都簡化了,他只要根據項目各個階段的辦事指南把材料準備齊全,遞交到窗口,就可坐等審批結果。 無物業小區華年邨成立自治小組,發動群眾安裝、維護技防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等,這一居民實現自治管理的做法將得到思明區的獎補,獎補比例達總經費的60%,小區舊貌變新顏,居民滿意度和參與度都在提高。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以來,廈門建立“以獎代補”機制,將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務向社會公布,讓群眾自主選擇項目。兩年來,全市先后確定和實施“以獎代補”項目458個。 |
相關閱讀:
- [ 04-04]福建省推進水土流失治理企業化運作
- [ 03-24]集美深入開展流域治理 為每條溪流定制治理方案
- [ 03-16]五千駐閩子弟兵在閩西革命老區植樹造林近萬畝
- [ 02-12]海滄區人大會議昨日開幕 全國百強區海滄列第15名
- [ 01-13]創新治理體系增進百姓福祉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經驗分享
- [ 01-13]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推進會召開 廣泛發動群眾創美好生活
- [ 01-13]社會治理探索"廈門模式" 專家點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 [ 01-07]村民“抱團”增收 集美表彰13個共同締造示典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