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運營和在建的普通公路隧道、城市道路隧道 黃勁超制圖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 實習生 宗琴)廈門是一個多隧道的城市,它們猶如一個個音符,串聯起城市被隔斷的各個地塊。這些隧道中,有鷹廈鐵路線的最后一條隧道,有全國首座地下立交互通隧道,也有傳說做過“新娘房”的隧道……
本期《你所不知道的廈門》,帶大家走進廈門的“隧道世界”。
作為多山的海濱城市,廈門的山有382座,而隧道就如一個個音符,串聯起城市被隔斷的各個地塊。您可能不知道,廈門隧道不僅多,也十分有特色,堪稱為“隧道博物館”。
目前,廈門在建和運營的普通公路、城市道路隧道共有19條(不含鐵路、高速公路隧道),涉及公路局、市政、路橋等管養單位。其中,僅島內隧道就達15條,密度在全國范圍內實屬罕見。
萬石山—鐘鼓山隧道
修進大山里的立交橋
廈門的第一條隧道歸屬哪家,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
絕大多數人認為,1986年正式通車的鐘鼓山隧道是廈門的第一條隧道。然而,也有人認為,萬石山鐵路隧道比它早30年,它不僅是廈門島內的第一條隧道,也是鷹廈鐵路線的最后一條隧道。
“實際上這并不沖突,隧道有好幾種類型,看從哪個層面去理解。”廈門市公路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鐘鼓山隧道屬于公路隧道,它是廈門第一條公路隧道。若算上高速公路隧道、鐵路隧道、人行通道等,廈門隧道至少有30多條。
除了是廈門第一條公路隧道外,鐘鼓山隧道還有另外一個“之最”:“萬石山—鐘鼓山隧道”是全國首座地下立交互通隧道。鐘鼓山隧道經過了二次改造后,已成為成功大道隧道群的一部分。從鐘鼓山隧道進入后,可下轉到“身下”的萬石山隧道,這兩條隧道在同一山體內,平面交叉,像是把一座立交橋修進了大山里。
狐尾山隧道
國內曲線半徑最小
一進,一出,狐尾山隧道進出口在同一個壁面上,洞口相隔只百余米。它的轉彎半徑僅35米,總長110米,被稱為國內曲線半徑最小的隧道。
談起設計初衷,公路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初建設東渡路立交時,需要場地修建下橋匝道,然而,緊貼東渡路的狐尾山阻擋了道路,讓匝道“無從立足”。
最終,經過了多次討論,專家們決定在狐尾山山體內修建斜坡隧道,來代替下橋閘道。當然,修建過程也十分不易,隧道在山體內180度轉彎,小半徑對于掘進開挖和支護襯砌都有極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隧道內景觀十分獨特,隧道內頂部漆著藍天白云,行車隧道內,完全不覺得壓抑。
梧村隧道
下穿95棟居民樓
梧村隧道是廈門最長的城市公共隧道,左洞3670米,右洞3745米,總長度7416米。它下穿95棟居民樓,是一條真正的“上面住人,下面跑車”的隧道。
進入隧道,只感覺是進入一個“圓洞”,其實,隧道中的設施非常多,涉及消防、排水、通信、通風等方面。以排水為例,因為山體會不斷滲水,就算是不下雨,隧道也需要不斷排水。公路局橋隧中心的工程師測算過,在不下雨的情況下,梧村隧道一小時需要排80立方的水,一天約排1920立方的水。也就是說,假定一直不下雨,梧村隧道排水70年,就能把汀溪水庫的庫容裝滿。
隧道盤點
集美大橋
下穿機場隧道
隧道建設的位置原為海邊灘涂,建設完工后,成為全國惟一的地上跑飛機、地下跑汽車的隧道,特殊的頂部結構能夠承擔飛機起飛、降落時的壓力。
翔安海底隧道
翔安海底隧道是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從廈門本島到達對岸的大陸端,比原來整整節省了82分鐘,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雙重功能,它的建成通車使廈門出入島形成了從海上到海底的全天候立體交通格局。
廈大芙蓉隧道
廈大芙蓉隧道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隧道。它位于廈大內部,是中國最文藝的隧道,也是中國最長的涂鴉隧道,吸引著無數文藝青年及游客來此觀光。
芙蓉隧道西起廈大本部芙蓉園學生食堂,沿途穿越獅山,東至廈大學生公寓門口,全長1.01公里,主要供行人及非機動車輛通行。建成之后,隧道內逐漸多了很多涂鴉。
隧道命名蘊含廈門歷史
隧道不僅是可供通行的通道,還是內涵豐富的文化承載體。
廈門的隧道富有閩南特色,環島干道隧道群洞口的景觀包含了廈門從唐至清的歷史,分別以“盛世開元”、“古思明州”、“中左所營”、“嘉禾故里”等來命名。
例如,黃厝隧道口取名為“盛世開元”,因為島內曾設開元區、思明區、鼓浪嶼區、湖里區,而開元區是廈門最老的一個區,開元又有啟始之意,故取名為“盛世開元”。金山寨隧道口的“古思明州”之名也與廈門文化有關,明末清初,鄭成功思念明朝,改廈門為“思明”,“古思明州”便是由此得名。
廈門市公路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開挖隧道時,還有一些有趣的事。云頂隧道北洞口處,2004年,施工人員在施工時,發現了當時廈門最大的一個山洞,內有佛臺、石榻、石制的洗臉盆。因該洞建在山中,本身就是山洞,又傳說做過“新娘房”,因此取名為“洞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