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文史專家:白城曾是廈門早期的海防工事 即將以新面孔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廈大白城,它的名字有什么由來,背后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本報記者查閱相關史料,并采訪市政協特邀研究員、著名文史專家彭一萬,為您解讀白城的“前世今生”。 名字由來 城墻用的是白色石灰 周邊沙地也泛著白色 “白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明初開始,倭寇不斷騷擾我國東南沿海。1387年,為了防御倭寇入侵,明太祖派江夏侯周德肖來福建,策劃設防建筑城堡。當時在廈門主要修筑了三座防御工事,白城就是其中之一。”彭一萬介紹說,當時在鴻山寺附近設關卡道口,被稱為“鎮南關”;在入海口筑“塔城”(即現在的黃厝村塔頭);白城城墻的大門則被稱為“鎮北關”。 “白城名稱的由來一是因為城墻用的是白色的石灰,二是因為周邊的沙地也泛著白色。”彭一萬介紹,城墻的中間地帶有個通向城外海灘炮臺的孔道。當時的白城與現在的大擔、二擔共同組成了閩南沿海防御網的一部分。 地理范圍 從白城沙灘開始 延至廈港沙坡尾一帶 據陳孔立《廈門史話》介紹,白城的范圍從今年的廈大白城沙灘一直延伸至廈港沙坡尾一帶。與白城同樣有名的,要數架設在白城前的“長列炮臺”。據資料記載,清朝道光年間發生鴉片戰爭,白城成為廈門海防的前哨防線。為了加強軍事防線與炮火威力,清政府特命閩浙總督顏伯燾、福建巡撫劉鳴翱到廈門布防,建造船塢,鑄造火炮,在白城前架設系列炮位。英國人稱這些系列炮臺為“長列炮臺”。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與白城的城墻一樣,長列炮臺在炮火的猛攻下最終只剩殘骸。 名家之緣 魯迅信中曾提及 林語堂等也在此住過 白城不僅是海防重地,這片土地也與不少名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魯迅先生的文字中,也能尋找到與白城相關的記憶。1926年9月,魯迅先生從北平來到廈門大學執教,于當年9月23日給許廣平的信中,他寫道:“我對于自然美,自恨并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動。但好幾天,卻忘不掉鄭成功的遺跡。離我的住所不遠就有一道城墻,據說便是他筑的。”(出處:銅陵《廈門通信》)。信中提及的城墻即為“白城”。魯迅初來廈大時,居住在現在的生物館,距離白城城墻較近。 在廈門大學建校初期,確實曾在“鎮北關”和白城山上建教員帶眷住宅,取名白城宿舍,林語堂、周辨明等著名教授均在那里住過。 |
相關閱讀:
- [ 05-07]廈大白城重建環島路將添新景 恢復"白城"歷史風貌
- [ 05-07]“廈大白城”即將重建 或成環島路新地標
- [ 04-22]哪里不會學哪里!白城社區“愛心助學課堂”每周六開班
- [ 03-06]環島路濱海步行道二期試投用 設觀景亭及休息平臺
- [ 08-18]白城救生站大門緊閉不見救生員 救生艇在儲藏室內
- [ 08-15]廈門海濱浴場救生員稀缺 工作辛苦卻處境尷尬(圖)
- [ 08-05]16公里海岸線僅有4個救生站 人員和配備嚴重不足
- [ 08-03]廈門白城又一少年溺亡 望市民和游客遠離危險水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