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荷蘭領事館已完成改造,對外開放 東南網5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詹文/文 沈威/圖)漫步在鼓浪嶼,有老建筑看、有博物館逛、還有琴聲聽……這是人們一直在期待的,鼓浪嶼曾經的味道。 但過去的很多年,這些逐漸消失。直到某天,人們猛然發現,這樣不行了,如果文化不復存在,完全淪為景區,那鼓浪嶼就完了。 于是,這一年半來,一大批集中的文化提升項目啟動,“全島博物館”計劃、重新推廣家庭音樂會等等。鼓浪嶼,正在一步步人文再造。 曾經的危房變身展館 鼓浪嶼,中華路5號。 這里是原荷蘭領事館舊址,一層正舉辦“大航海時代與鼓浪嶼——西洋古畫及文獻特展”,二層為馬約翰紀念館。來來往往的游客,不時走進小樓,拿起相機,看看展柜里留存的信物。 也許你不知道,這里一度成為危房,拆除重建后又成為旅游紀念品商店,充斥著討價還價聲、挑選聲。去年,鼓浪嶼管委會將其收回,并將原荷蘭領事館對公眾開放,這也是鼓浪嶼上的8處原領事館或官邸中,最先對公眾開放的。 后來,故宮博物院也來了。去年11月,廈門與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籌建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項目選址為鼓新路68號、70號、80號,總投資約1.3億元,救世醫院舊址改造成主展樓、醫生樓改造成專家樓、護士學校改造成辦公樓,新建門衛用房、半地下文物庫房和配套設施用房,總建筑面積約5585平方米,含展廳面積約2800平方米。“目前,基本完成前期手續辦理,招標工作陸續收尾,現場具備施工條件,計劃于2016年竣工,并邀請故宮博物院專家現場確認文物入駐條件。”鼓浪嶼有關負責人介紹,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的建設,不僅讓故宮博物院大量館藏外國文物找到氣質適宜的展覽平臺,還為鼓浪嶼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和旅游資源,對建設“博物館之島”和加快申遺步伐,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實施“全島博物館”計劃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老建筑是鼓浪嶼的魂。目前,島上所存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建造的各式建筑共1000余座,其中“鼓浪嶼近代建筑群”為鼓浪嶼上獨具特色的建筑群。“島上的每一棟老建筑,一磚一瓦都蘊含著歷史故事。”多位申遺專家直言,島上的老建筑,要讓它們“活”起來,要開發、要利用。“如今,已完成美國領事館舊址、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天主堂、安獻樓、廈門海關稅務司公館舊址等13處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的文物修繕設計方案,爭取在3年內完成修繕工作。”鼓浪嶼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于是,這一年半來,不僅僅是原荷蘭領事館,不僅僅是救世醫院,還加快了原西班牙領事館項目開發利用。鼓浪嶼管委會也主動作為,將辦公樓搬出原英國領事館,該址擬建成“鼓浪嶼歷史文化博物館”,目前已完成項目設計。 據悉,廈門將對鼓浪嶼實施“全島博物館”計劃,將重點歷史建筑、多國領事館納入公共開放的無圍墻生態博物館系統,變成活化歷史的重要資源。 |
相關閱讀:
- [ 05-11]用發展的眼光看鼓浪嶼 整治提升共同締造品質之美
- [ 05-11]鼓浪嶼逐步回歸宜居宜游 相關整治提升成效獲贊
- [ 05-11]鼓浪嶼探索醫改獨特模式 名醫重回島上為居民坐診
- [ 05-10]全國12支橄欖球隊來廈PK 數百名老外雨中狂歡
- [ 05-10]老廈門人洪卜仁回憶抗戰:廈鼓海峽水面留下血跡
- [ 05-10]鼓浪嶼橄欖球十人賽開鑼 數百名老外在琴島上激戰
- [ 05-07]鼓浪嶼昨日出現輕度污染 首要污染物是PM2.5
- [ 05-05]鼓曾PK,不拼人氣拼人文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