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綠化提升,新種植了三角梅等植物。
曾向代說,這是新砌起來的墻垛。
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戴懿 通訊員 王小文)客棧門口新砌的花壇、正在重新修復的地板、新砌的墻垛、新種植的三角梅和非洲茉莉球……仿佛暗示著這里即將發生的變化。
沒錯,“花謎道”客棧老板們不再單打獨斗,而是抱團發展,19個商家和17個房東共同討論、設計、監督施工,濱海街道“以獎代補”,“花謎道”景觀工程正在施工。這里將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最美立體生態綠化社區,不僅是“共同締造”的體現,還將成為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新亮點。
【現狀】
被稱“花謎道”的村路,綠化美中不足,地面破損積水
古早巷這頭鏈接著喧囂著的國辦街,那頭則連接著鬧中取靜的鄉村小路。作為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延伸,這條300米的鄉村小路分布著19家客棧,保留著最原始的民宿文化氛圍。
這條小路在曾厝垵早期的簽到蓋章本上以及曾厝垵的地圖上,就被稱為“謎路”??蜅iT口、路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花壇,轉角不經意給人一個綠色的驚喜。有了花草的點綴,當地人及文藝青年們更愿意稱它“花謎道”。
這里有百年老巷的幽靜和曲折回轉,路口有王母金殿,時常有民俗活動,具有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社區籃球場也在此,不論是當地的村民青年還是游客,都可以在這里展現青春洋溢。加上19家客棧的文雅風情,這里儼然是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閩南文藝小村落。
綠化一直是客棧的特色,幾乎家家客棧內都有各自的綠化特色,不論是墻上還是院子內,屋外的花壇也種植著不少仙人掌、三角梅、美人蕉……還有一些連客棧老板自己都叫不出名字的植物。但是,有綠化卻沒規劃,花壇雜亂分布,有些花壇是用磚頭砌起來,有些花壇還缺了角,看起來別說上檔次了,一點文藝氣息都沒有??防騺喛蜅5牡觊L覃浩榮坦言:“我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改造是一定要進行的?!笨蜅@习鍌兌枷M軌蛲ㄟ^綠化提升,讓客棧更具有吸引力。
不僅綠化是一個問題,記者發現這些小路還有不少地面已經破裂,甚至有積水的現象。在曾厝垵社209-215號通道,地面因長期積水還長了青苔,行人經過容易滑倒。
工人在修整路面。
【規劃】
商家抱團求發展,打造花園式部落,濱海街道以獎代補
在歡喜客棧的老板曾向代看來,如今單打獨斗已經行不通,“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把共同的空間做好,營造一個好的可持續性的生態綠化,把這里打造成一個花園式部落,這樣才有吸引力?!痹虼挠^點得到了其他客棧老板和房東們的認可,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方案也得到了濱海街道的支持,成為“以獎代補”的項目。
濱海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美麗廈門”需要大家一起來出力。這里的客棧老板、房東、商戶們都很積極主動,關于公共空間如何締造,他們自己開會討論,大家獻計獻策,自行設計方案,找到景觀公司挨家挨戶有針對性地提交改造方案,“花謎道”的名字也是他們取的。后期建設完成,綠化也將由商戶、房東們認養管理。
覃浩榮說,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大家一樣會自行改造,但是可能缺乏統一的規劃理念,不僅耗時長,效果說不定還沒那么好。如今有了政府的支持,不僅加快了改造的步伐,更堅定了大家改造提升的信心。
對于景觀公司提交的設計方案,商家們覺得花草太多太雜,投入太多,不應該是繁花似錦,而應該是清新文藝樂活,建議用最節約的方式實現最好的效果。
【行動】
公共空間大改造,老板自行監督施工,客棧內部也美化
記者走進這個“小部落”,已經看到了正在進行的變化,工人們正在攪拌沙土、水泥,不少客棧的花壇已經做好了。在施工的過程中,每一個客棧老板都對自家范圍內的花壇建設進行監督施工,及時提出建議、意見,每一個細節都注意到。
“邊調整邊改造”是項目施工的一個特點??防騺喛蜅G昂蠊哺脑炝巳齻€花壇,覃浩榮說,門口的花壇設計得比較大,但是我們擔心花壇太大,這里倒車不好倒,并建議設計有弧度避免直角造成的危險,景觀公司采納了方案。不少花壇同時還具備休閑座椅的功能,讓游客可以坐在街角細細品味“亂花漸欲迷人眼”。
在填補路面時如何避免再次積水,曾向代經常和施工人員溝通,在抹平抬高路面、增設下水井蓋的同時,在井蓋旁預留了一個缺口,讓水流進去。
為了公共空間,不少商家還作出了讓步。馬克客棧的外圍墻是一個直角,在改造中,客棧老板和房東讓出空間,將直角改造成了圓弧角,后圍墻增設墻垛,待基礎工程完工后進行綠化。
記者看到,外部氛圍營造的同時不少客棧也開始完善內部空間綠化。樂乎軒的老板葉竹廷運來黃土準備美化客棧的陽臺??防騺喌鸟茦s說,待外部改造完成后,客棧也將進行綠化提升,讓客棧的綠化氛圍與部落更加一致。
【特寫】
熱心村二代
將大家團結在一起
歡喜客棧的老板曾向代是土生土長的曾厝垵人,在施工中,時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作為這個項目的發起者和主要實施者,他從三個月前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樂乎軒的老板葉竹廷說,如果不是曾向代,或許這個項目難以實施。葉竹廷本不認識曾向代,但是有一天曾向代找上門來,告訴他這個改造方案,并打動了他。
葉竹廷說,曾向代做了很大的貢獻,他不僅用相機幫每一家客棧的房前屋后拍下照片,方便查看哪些部分需要改造,還組建了QQ群和微信群,時常向大家征求意見。他還花時間寫了項目方案,并找到街道提交方案,得到街道的支持,促進了項目的實施。
景觀公司也是曾向代貨比三家找到的。在設計方案時,他帶著景觀公司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咨詢客棧的意見,協調改造方案。
曾向代說,做有益大家的事,往往需要大家有所妥協,所以要一家一家去商量。只有做得好了,大家喜歡它,愛它,才會用心養護。
曾向代每天都要到現場監督施工,如果沒空,就告知覃浩榮當天的施工進展和注意事項,請他幫忙監督。覃浩榮說,除了項目改造,小巷子里要是堵了車,也都是靠他才能把問題解決,大家都買他的賬。
曾向代的熱心不只是在這個“部落”的改造。作為村二代,46歲的曾向代曾在國企工作,看到曾厝垵的發展,他依然決定“回鄉”創業??蜅3B化經營后,他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曾厝垵遺失的歷史資料。目前,他已經將收集整理的龍山派曾厝垵創垂堂(曾氏宗祠)的完整歷史資料,自費在創垂堂布置展示,讓村民可以很直接地了解曾厝垵的歷史,也贏得了曾氏宗親的贊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