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施工工人易先生
東南網7月6日廈門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文 陳巧思/圖)留守就像一個怪圈,十幾年前,有孩子在留守,慢慢地,他們長大了。十幾年后,依然有孩子在留守,他們正在成長。
了解“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而作為“留守兒童”的父親,更該反省,該如何關心自己的孩子。
樣本一
無奈的留守父親:老易
女兒從小留守
老易是一名電焊工,45歲,湖北荊州人。每天,老易都會下到嘉禾路的地底下,為地鐵1號線施工。外面車水馬龍,下面相對安靜。
他的女兒今年19歲,讀大一,從小就是名留守兒童。“我和老婆都在外打工,不出來不行,生存都成問題。”說到讓孩子留守,老易滿心無奈,家里一點田地,光靠那點收入實在不夠,夫妻倆只能外出,任由房子長期落鎖。
父女間的距離遠了,溝通少了。幾年前,老易在云南,妻子在廣州的服裝廠,他們和孩子的溝通只靠一通電話。“一般是有什么事情才打電話,比如小孩子想我們了,就打一個,以前是一個星期打一次,后來到了高中,給她配了手機,她先打過來,因為電話費貴,我們按掉,再重新打回去。”老易說。
電話里,老易經常跟女兒反復說的話是:“要聽話,好好讀書。”他坦承,路途太遠,要盡到關心責任實在沒辦法,只有年中、年尾各回一次,跟孩子交代一下。
老易的家,離鄉里的小學有2公里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女兒小易便去學校寄宿,一個星期回家一次。
像他女兒這樣的留守兒童,在當地還有很多。“我們這邊的同學都是這樣的,在我們村里,隔壁的鄰居,當時和我同一個年級的留守兒童,有七八個。”撥通小易的電話,她在電話那頭回憶。
寄宿之前,小易只會簡單的家務活,但到了學校之后,要學會照顧自己。“洗衣服是必須的,之前只在家里幫爺爺奶奶干過活,一開始很不習慣。”她說。
她更不習慣的是,在她生病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為什么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在大多數人家里都在熱熱鬧鬧過年時,他們一家人卻經常無法團聚,她感到一種深深的孤單。而這樣的生活,也讓小易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習慣。“全靠她自己。”老易說。
?
樣本二
權威的父親:老李
兒子從小留守
老李今年47歲,也在地鐵沿線打工。他20歲生孩子,如今兒子27歲,在武漢上班,即將結婚,房子車子都買了。
兒子小李,也是留守長大的一代。盡管身在遠方,但老李管起兒子來,還是相當“有一套”,講起來繪聲繪色。
老李說,兒子在叛逆期的時候,一有什么事情悶著,不吭聲,他就會讓妻子跟兒子溝通。當時,老李和妻子都在廣州,沒有人照顧孩子,他就請小姨子當委托人。在孩子的學校里,還布有“眼線”,孩子一有什么不好的風吹草動,“眼線”就會打電話告訴老李。老李還經常跟老師保持聯系。
老李給兒子一張銀行卡和密碼,每個月要花多少錢,自己支取,但是要上報財務明細。有一個月,孩子花了1100元,老李察覺出事情很嚴重,立刻趕回去,照著兒子的財務表一筆一筆查賬。
查到最后,兒子受不了,自己坦白交代,“他上黑網吧了”。老李為此還找到這家黑網吧,要求不得再讓他兒子入場,否則舉報。“我對他的管教很嚴格,我得有把柄拿在手里,才會教育他,不然我就不行動。”老李說,他善于心理戰。
樣本三
留守的延續父親:大蔣、小蔣
孩子一個11歲,一個2歲
大蔣和小蔣是一對兄弟,江蘇淮安人。負責工地勞務工作。
在來廈門之前,30歲的大蔣去過北京、深圳、廣州、成都、南京、石家莊等地,每個地方一待就是一年多,其間不能回家,要等到工程結束才能回去。
在這期間,他的兒子長到了11歲。
“我們的學歷不太高,自己也教不了什么,一般學校管,課本教,會比較好。”他認為,作為父親,他只能在做人方面教教孩子。
今年六一節,大蔣沒有給孩子打電話,也沒有送禮物。“忘了。”他有點尷尬地看著弟弟,解釋說“可能我們那邊沒有這種習慣”。
對于兒子的情況,大蔣更多的是“不知道”。他一般三四天和家里通一次電話,詢問生活情況,他不太清楚孩子的心事,沒看過孩子的作文,父子之間的溝通也沒多少,經常說的是“好好學習,聽媽媽的話”。甚至,他的手機里,都找不到兒子最近的照片。
留守的現象,依然在傳遞。一年前,在女兒1歲時,26歲的小蔣離開江蘇,走向工地。還好,他老婆目前還在家里。
“沒辦法,麻煩啊,我們在外面跑,孩子總不能也跟著到處跑,在家里吃住用肯定比外面好。”小蔣說。
?
觀點
三管齊下關注“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會存在問題,“非留守兒童”如果沒有教育好,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面對“留守兒童”這樣的既成事實,是該怎么管的問題。
首先,家長應當擔負起責任。對于孩子的情況,一問三不知,不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心理變化,肯定是家長失責。雖然人在外地,但在孩子放假期間,完全可以把孩子接到身邊,讓孩子了解父親,了解大城市的變化。
其次,學校也應當著重關注“留守兒童”的在校表現,現在的通訊技術那么發達,一發現孩子有什么異動,應當及時通報家長,對家長和孩子給予指導,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
再次,尋求社會資源支持。父母親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得尋找有責任心的親人,指定為委托人,學校應當和委托人保持聯系。同時,也可以請熟人幫忙留心孩子的狀況。
對于“留守兒童”,只有從學校到家庭到社會,三管齊下,相互配合,才能讓他們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