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孔立手書一幅,表達對兩岸年輕人的期許 東南網7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燕子 文/圖)昨天上午,第二屆“兩岸學子論壇”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三十五周年院慶在廈門大學開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離不開兩岸青年的共同參與,“年輕人談青年事”也就成為兩岸學子的交流核心。 本屆學子論壇全面升級,除了延續“夫子開講”這一品牌活動,還增加了“知名校友看兩岸”和“海峽兩岸青春行”等內容。今年的“夫子開講”陣容強大,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大陸涉臺研究權威學者陳孔立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邵宗海三位“老夫子”昨天犀利開講。他們以睿智長者的學識和視野,探討兩岸青年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因應之道,所談內容發人深省。 汪毅夫從自己年輕時的生命經驗出發,告誡兩岸年輕人,應該對極端化的政治勇于說不。他認為,雖然臺灣不同世代經歷的成長背景不同,但“兩岸一家親”絕不是政治口號,應該讓兩岸彼此間的認同從“你們”向“咱們”轉化。 為期兩天的時間里,來自兩岸各大高校的60多名學子將發表論文,從多個角度討論兩岸關系的方方面面。正如廈大黨委副書記賴虹凱開幕致辭時所說,青年是一個社會中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也最具冒險精神的群體,兩岸青年可以在交流交心中共同反思、共同感悟、共同成長,這恰是本屆學子論壇以“反思與成長”為主題的意義所在。 聲音 陳孔立:相信兩岸青年的智慧和善意 廈大臺研院資深教授陳孔立是大陸兩岸關系學界的“南派泰斗”,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對兩岸青年交流的種種細節都非常關注。昨天的“夫子開講”環節,陳孔立教授從兩岸青年交流的四個階段講起,引用跨文化研究概念,討論當前兩岸青年交流中存在的“文化休克”問題。 對兩岸青年交流的現狀和問題,這位“老夫子”比許多年輕人還要懂。在他看來,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往,存在蜜月期、沮喪期和調適期等階段,經過“蜜月期”的初步交流之后,兩岸間的“差異”暴露無遺,某種意義上對兩岸年輕人認同彼此造成消極影響。 那么要如何解決這種“文化休克”問題?陳孔立強調,兩岸青年只能通過繼續交流溝通去理解對方,從兩岸的核心價值觀去尋找交集,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兩岸年輕人的智慧和善意”。 |
相關閱讀:
- [ 07-06]夢想實驗室讓創意成真 為創客提供創業平臺
- [ 07-03]廈大南門亂象引發熱議 只趕不罰是否縱容違章
- [ 07-02]短短兩個站要開半小時 廈大南門亂象報道引發共鳴
- [ 07-01]廈大教授怒批廈大南門亂象 交通堵塞嚴重事故頻發
- [ 06-30]廈大公布六類招生 面向廈門招收50名走讀生
- [ 06-24]廈大女神被熱贊 網友稱其4000年一遇
- [ 06-23]中國第一部大學生原創歌舞片《廈至45.8℃》首映
- [ 06-21]廈大迎來第一場畢業典禮 校長寄語畢業生要"守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