垵爐村加快創建生態文明,村內環境進一步改善。 今日的蕓溪社區,一派溫馨祥和、欣欣向榮的場景。 溪林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三臭村變成了三美村。 三下鄉活動走進白交祠村,豐富居民的生活。 本報記者走進蕓溪社區,傾聽這里的社區治理故事。 垵爐村全景圖。 23個少數民族居民同駐共建、互相融合,打造“七彩蕓溪”。 廈門日報訊 古同安,今廈門。作為廈門最大的行政區,地域廣闊、歷史悠久的同安,在時代的潮流中,形成了豐富多元的社區結構——這里有最古老的城區,這里也有最偏遠的山村;這里有最本土的文化,卻也有一半的人是外來人口。 山海差異,城鄉差異,本土與外來的差異,在多元的社會形態與人口結構面前,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引領下,同安區立足實際,統籌城鄉,差異發展,創新社區治理新格局,在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1、突出統分結合 構建差異化發展的社區治理格局 同安區按照“突破一個難點、打造一批示范點、逐步全面推開”的思路逐步展開社區治理和共同締造的探索和實踐,抓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梯次推進典范村居建設,統籌城鄉,差異發展,全面開展社區治理。 基礎條件差的新民鎮溪林村率先開展社區治理試點,以生豬退養為突破口,廣泛發動黨員、群眾參與,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幾個月內由落后村轉變為全區示范點,溪林村以《微法典》為基礎的“社區治理微型‘閉合自控’系統”,入選“2014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評選活動。 在總結溪林村治理經驗基礎上,同安區根據城市老社區、新社區、城中村(村改居)社區、純農村社區,以及外來人員、臺胞、外籍人士等人員集中社區等不同類型社區,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城市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各種組織的力量,發動居民參與相應的活動和項目建設,促進交流融合。村改居、農村社區,充分發揮鄉賢和“五老”群體作用,組織帶領和發動村民民主自治,推進“五位一體”建設。 大同街道城西社區以建設“孝德園”為抓手,動員轄區內醫院、學校、企業共同締造美麗家園,重新煥發老城區的魅力;汀溪鎮頂村村引進“頂上人家”生態旅游項目,做大做強“一村一品”茭白產業,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
相關閱讀:
- [ 07-10]翔安村(居)級換屆女性進支委工作穩步推進
- [ 06-08]廈門全市村居組織年內換屆選舉 8種人不能作候選人
- [ 05-19]廈門全市村居“當家人”今年換屆
- [ 05-19]廈門市村居組織即將換屆 8類人不能當"兩委"候選人
- [ 06-22]龍海全國首創無訟村居 示范點揭牌儀式舉行
- [ 09-03]三種補償方案加快舊村改造 鼓勵村企聯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