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頭村: 合作社引領村民就業致富 走到田頭村仙嶺山腳下,一處占地40多畝的“孔雀園”頗為壯觀。孔雀園有3000多只藍孔雀,是全國最大的藍孔雀養殖基地之一,在村民張朝金的帶領下成立了合作社,每年能創造利潤一兩百萬元。近年來,田頭村積極發動各類基層社會組織參與共同締造,建設富美田頭。在田頭村,像這樣的農業合作社共有12個,重點發展生態農業,帶動數百戶村民就業致富。 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中,田頭村在發展壯大原有的仙景芋種植的基礎上,推廣鐵皮石斛、金線蓮等特色現代農物種植,以及南江黃羊、從江香豬等優質畜禽品種的養殖,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在農民增收中的帶動作用。 通過生態農業帶動鄉村旅游,打造一條既能自成一體又能與周邊景點相互銜接的旅游線,是田頭村的又一條致富之路。為此,田頭村的5家社會組織共同成立了田頭運動休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進田頭村旅游資源開發,促進就業、增加村民收入。 據悉,在村民共同謀劃下,田頭村21個共同締造建設項目正有條不紊推進中。其中,田頭村入口至大嶺十里藍山入口沿線及節點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田頭村部經西林山到仙景的自行車系統也正在施工中。 【記者手記】 實施共同締造 社區更具“家的氣息” 從去年開始,在集美的老城區銀亭社區,掀起了一場為好人好事“點贊”的“大拇指行動”——如果看到有人將紙屑撿起放進垃圾箱,或在公交車上遇到讓座的乘客,這里的居民會不吝表達,伸出贊美的“大拇指”。活動的倡議人、銀亭社區黨總支書記蘇穎說,現在的人習慣于在微信、微博上點贊,卻往往忽視或缺乏勇氣對身邊的小小善舉給予贊揚,“勇敢豎起大拇指、傳遞正能量,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讓鄰里、社區關系更和諧、更美好。” 在集美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和共同締造的過程中,像這樣充滿“人情味”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時候,它們只是一些小事:在僑英街道泉水灣、大學灣等小區,居民自發開展垃圾分類、將廚余“變廢為寶”等活動;在杏濱街道的電廠生活小區,大家通過老照片、老故事征集,喚起老職工對電廠生活小區的回憶,增強居民對小區的歸屬感……在此次的采訪中我們發現,往往越是這樣的“小事”,越能真正反映出創新社區治理最本質目的所在——為了讓每個社區更美好,為了讓每個居住其間的人更熱愛生活。 社區,本質上是人與人的連接。在集美,社區治理創新被看做是推動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的重要一環,是城市文明進程不可或缺的內在動力。因此,在“共同締造”實施過程中,除了做好“房前屋后”等生活環境的硬件提升,集美作為人口快速增加的島外新城區,還特別注重人文氛圍和精神引領等“軟環境”的營造,通過豐富的社區活動、文體賽事和自治組織載體,讓大家通過參與社區事務、志愿服務實現自治共管、互幫互助,讓社區更具“家的氣息”。 |
相關閱讀:
- [ 07-28]評論:走出一條可復制的社區治理新路子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經驗獲贊 "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出成效
- [ 07-28]社區治理"廈門藍本"被點贊 首批12個實驗區通過驗收
- [ 07-27]為老人理發 送愛心物資晨曦公益服務隊開展社區公益關愛活動
- [ 07-27]禾緣社區志愿救援隊巡邏五緣灣海域 昨日救起1溺水兒童
- [ 07-27]趣味讀書夏令營閉營,孩子們為自己編的手工藝品創作故事
- [ 07-27]思明統籌增效協商共治 奏社區治理創新的"幸福交響曲"
- [ 07-27]湖里多項社區治理創新經驗和做法在全省全市廣泛推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