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城事 > 正文

當年文壇反法西斯斗士后代聚廈 憶抗戰時期的兒時經歷

2015-08-24 07:23:14陳巧恩?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陳薪宇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巧恩)“號角吹動/鼓聲隆隆/偉大的勝利多么光榮……”77歲的馬來西亞作家杰倫(筆名)昨天在廈門說,“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不想多說什么,只想唱一支歌。”于是,老先生在演講臺上聲音洪亮地唱了起來,引發臺下熱烈掌聲。這是在東南亞反法西斯華文文學學術論壇,也是第十一屆東南亞華文文學研討會開幕現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廈門市社科聯、廈門市社科院、廈門市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會以及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等聯合主辦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大陸、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日本等地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者中有一些是當年文壇反法西斯斗士的后代,如高云覽的女兒高迅瑩。還有一批是在當年反法西斯創作的影響下不斷寫出反法西斯作品的“老文藝戰士”,包括馬來亞著名作家蕭村、新加坡共和國總統公共服務勛章獲得者駱明、現任菲華作協副主席柯清淡等。

兒時那首歌

為抗戰英雄凱旋而唱

盡管70年過去了,杰倫仍然清楚地記得那首歌的歌詞、旋律以及當年勝利的歡欣。

“日本占領馬來西亞時,我才4歲。我經常很慶幸自己可以活到今天。”杰倫說,這是一首他在幼年時期學會的歌,為凱旋的抗戰英雄而唱。

上世紀40年代,東南亞諸國曾遭受日軍鐵蹄蹂躪。廣大華人華僑組織與當地人一起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抗,并無私地支援祖國抗戰,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這些均在東南亞華文文學中得到體現。身為作家,杰倫也多次用筆記錄下那段不能忘卻的屈辱歷史以及那些英勇抗戰的人們。

可以說,在東南亞華文文學百年歷史上,“二戰”是其作品最豐富的時期之一。

說童年記憶

自稱中國人致母遭掌摑

以研究東南亞文學著稱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欒文華在研討會上做主題發言。他認為,東南亞的抗戰和中國的抗戰是聯系在一起的,中國的抗戰文學對東南亞有直接的影響,“自1939年起,南下的中國作家郁達夫、胡愈之、沈茲九和王紀元等分別在《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擔任編輯,不遺余力地宣傳抗戰,巴人、楊騷、金丁、高云覽等作家更加勤力奮筆,號召行動,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和抗戰文學向前發展”。

欒文華還講述了他童年的記憶。1939年,他生于吉林。“小時候有一次坐火車,大人逗我玩,問我是哪國人,我說我是中國人。結果,被偽滿乘警聽見了,他走過來,給了我母親一巴掌,沖我們吼:‘你是滿洲人,不是什么中國人!’”雖不打在自己臉上,但這一巴掌讓欒文華至今都能感受到火辣辣的疼痛,“即使是孩子,也會漸漸懂得國恨家仇”。

談為何改名

聽起來簡單卻刻骨銘心

戰爭也給駱明的童年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因為逃難,我們全家去了新加坡。沒想到,短短幾年后,日軍侵占東南亞。”1935年,駱明在廈門出生,原名葉昆燦。1937年,南京淪陷,國內硝煙四起,年幼的駱明跟著父母逃到新加坡尋求太平生活。

然而,上世紀40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鐵蹄踐踏東南亞。“那時候,我正是該上小學的年紀,但是沒辦法,戰爭期間3年多沒學可上。”駱明說,抗戰勝利后,可以上學了,為了不顯得超齡,他直接上小學3年級,“對當時的我來說,這樣的學生生涯多么艱難”。

那時候的駱明,當起了一字不識的三年級學生。“原名中的‘燦’,繁體筆畫一共16畫。母親說,你不會寫的,所以,改名為相對簡單的‘駱明’。”

后來,駱明在新加坡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教師、華文作家,近來更獲新加坡共和國總統公共服務勛章。但他永遠忘不了自己因何改名。談起改名的事,駱明說:“聽起來簡單,但令我刻骨銘心。”

高迅瑩。(資料圖)

高迅瑩談父親高云覽和《小城春秋》:讀了一輩子還是沒讀懂

年過八旬的高迅瑩女士似乎一輩子都在寫父親,包括《高云覽文集》和《永遠的豐碑———紀念高云覽誕辰100周年》都是由她主編。但是,對于父親高云覽影響了一甲子時光的著作《小城春秋》,她總是說,“還沒讀懂,讀一輩子也沒讀懂。很多事情是要隨著年齡和經歷,慢慢去體會的”。

高云覽1910年生于廈門橋亭街。1932年加入“左翼作家聯盟”、“中國詩歌會”,與楊騷、白薇、穆木天、葉以群、蒲風等一起活動。幾年后,他到南洋當老師,參加“馬來亞抗敵后援會”、“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1942年,與胡愈之、郁達夫等文化人士流亡蘇門答臘群島。1950年舉家回國,定居天津,并寫成《小城春秋》。

這是一部著名的描寫革命知識分子生活和斗爭的小說,它以1930年5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廈門破獄斗爭為背景,反映了1927年到1936年中國革命斗爭的一角。

1956年12月,高云覽因病英年早逝后半年,《小城春秋》出版,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當時曾有“北有《青春之歌》,南有《小城春秋》”之說。

高迅瑩依然記得,父親創作時,每天,天一亮就進書房執筆耕耘,常常會忘了吃飯,忘了休息,終年足不出戶,幾乎沒有節假日。

在最近寫的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中,高迅瑩詳細地記錄著《小城春秋》付印的是第6稿。“那是1956年春天。”高迅瑩悲嘆,“誰能想到,那年6月13日,他因病永遠地去了。他常說,《小城春秋》付印后,要到工廠、到農村、到海防前線去體驗生活。他還說,要好好寫一寫移山填海,修建鷹廈鐵路的勇士們和海防前線的英雄兒女……”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