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繪制的廈門附近清兵一覽表。記者 曾昊然翻拍 完成于1933年的《閩南兵要地志》。 完成于1935年的《福建省兵要地志》。 海西晨報訊(記者 曾昊然 實習生 林珊珊 莊佳華)今年是“反法西斯抗戰勝利7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晨報在此前抗戰報道的基礎上,邀請廈門資深媒體人朱家麟結合《福建省兵要地志》、《閩南兵要地志》等最新獲得的日軍史料,講述日本從戰前準備攻廈到占領后治理再到最后投降的歷程,打通歷史脈絡,還原日本侵廈全過程。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廈門資深媒體人朱家麟近期尋獲了一批日軍侵華所使用的兵要地志,其中,《閩南(廈門漳州泉州附近)兵要地志》、《閩北(福州附近)兵要地志》、《東粵(汕頭附近)兵要地志》以及《福建省兵要地志》等證明了當年日本侵略者侵犯福建蓄謀已久。而本期“抗戰印記”,晨報為您講述兵要地志的故事,揭示日軍侵占廈門的野心。 攻勢計劃 | 39年前就物色好登陸地點 “兵要地志”是指從軍事需要出發,對相關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交通等情況進行調查而編制的資料。通俗地說,它是“知彼”的戰前功課。 據朱家麟介紹,日本最遲應該在1899年就完成了《對福建省計劃案》和《福建攻勢計劃》,這兩本計劃比較簡單,是兵要地志的前身。 《福建攻勢計劃》第三編里寫道:“廈門作戰的目的,是要占領廈門的諸多炮臺,如果前期順利,應該從五通登陸。廈門方面的作戰兵力,在我們占領作戰時,在2500人以下。”而日本人從五通登陸是1938年的事。因此,日軍在侵廈的39年前就已物色好了登陸地點。該計劃中,還附有“在廈門附近清國兵一覽表”,里面詳盡記述了廈門城內以及城外各方向屯兵的數量。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攻勢計劃》第十六條中,記錄了應對清兵,從正面攻擊、背面包抄的作戰策略:“依靠艦隊攻擊廈門方面的炮臺,佯攻鳥空園炮臺與胡里山炮臺,目的是牽制我軍火力,以占領嶼仔尾炮臺和龍角尾炮臺。同時,派出一部分軍隊從海澄或龍海的定臺灣(即今隆教灣)附近登陸,進行火力支援。” |
相關閱讀:
- [ 08-24]福清村民水井挖出航空彈 老人稱日軍侵華時留下
- [ 08-09]日軍轟炸廈漳再添新罪證 侵華日軍隨軍記者航拍圖片公開
- [ 08-27]清華學子獻策福州新區 地鐵運營可借鑒"香港模式"
- [ 05-17]中山公園曾為日寇閱兵場 四城新發現廈門抗戰史料
- [ 12-20]日軍曾向漳州投細菌炸彈
- [ 10-12]侵華日軍炮彈現身武夷山市 火藥仍具燃燒力
- [ 10-10]侵華日軍罪行昭彰:全套《支那事變畫報》現連城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