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廈門淪陷后,廈門淘化大同公司鼓浪嶼內(nèi)厝澳制造廠就負責為難民煮粥,每天兩次由難民挑粥到難民住地分發(fā)。 廈門晚報訊 歷史的面容,在流逝的時光中并沒有模糊,反而越來越清晰。70多年前,戰(zhàn)火燃燒到了美麗的海濱小城廈門。那一段歲月雖然已經(jīng)遠去,但留下的不僅僅是發(fā)黃的照片,還有那些深深刻在記憶深處的歷史片段。今天,我們邀請了5位老人,講述他們曾經(jīng)歷過的烽火歲月。 【講述人:林世巖(87歲)】 1938年日軍攻占廈門時10歲,小學生;家住鼓浪嶼 盡管有人餓得自殺 但絕不向日本人行禮 1938年5月,我還是養(yǎng)元小學的學生。5月13日廈門島淪陷,當時鼓浪嶼是公共租界,還未被日軍占領,廈門十幾萬難民集體逃亡到鼓浪嶼上避難。學校停課了,校園、教會、黃家渡等公共場所都成了避難所。 當時毓德女子中學校長邵慶元等人組織了“鼓浪嶼各界聯(lián)合救濟會”,隨后,鼓浪嶼中外人士又聯(lián)合成立了“鼓浪嶼國際救濟會”,每天派人到同安、漳州采購食材,淘化大同罐頭廠、兆和罐頭廠的工人加班,灶爐24小時開,每天煮9萬份稀飯,送到各避難所和居民家里。稀飯很稀,吃不飽,口渴了就喝井水。 鼓浪嶼居民家里稍寬敞些的,都會收留難民,有別墅的人家一棟樓住了上百個難民。床單往地上一鋪,就是一家人住的。鼓浪嶼的工人還趕著打棉被分給大家。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鼓浪嶼也被日軍包圍,吃喝都斷了來源。日軍只給居民每人每月發(fā)兩斤糙米,那糙米簡直不是人吃的,發(fā)霉還有老鼠屎。餓得不行,只能趁天沒亮偷偷過海,走到五通買地瓜葉、高麗菜,或是上山割柴、挖野菜。 長期挨餓,大家全身都浮腫了。有的人在去找食物的路上,走著走著就突然倒下死了,還有的實在受不了上吊自殺了。 雖然饑寒交迫,但是我們對日本人絕不彎腰。當時日本人規(guī)定只要見到他們,就得向他們行禮。大家寧可多繞道避開,不愿輕易向日本鬼子彎腰。 1945年初,我和一些生活不下去的窮人向日軍提出申請,想離開鼓浪嶼。當時只有窮人能離開,我們被日軍押到黃家渡碼頭集中,乘船到大嶼島。在海邊過了一夜,第二天國民黨派船來接我們,讓我們把帶的鋼筆、熱水瓶、衣服都上繳后,送到嵩嶼碼頭避難所。那天夜里,有人就死在大嶼島上。(文/圖記者 林珊 實習生 蘇冬梅) |
相關閱讀:
- [ 08-25]廈媒體人尋獲日軍侵華鐵證 日本提前39年選定攻廈路線
- [ 08-24]福清村民水井挖出航空彈 老人稱日軍侵華時留下
- [ 08-24]當年文壇反法西斯斗士后代聚廈 憶抗戰(zhàn)時期的兒時經(jīng)歷
- [ 08-23]95歲抗戰(zhàn)老兵鄭仕照演繹傳奇人生:棄文從武端槍上戰(zhàn)場
- [ 08-22]98歲抗戰(zhàn)老兵賴宗春:18歲被抓參軍 一路阻擊日軍
- [ 08-20]福州武裝民眾持扁擔大戰(zhàn)日軍精銳 29人壯烈殉難
- [ 08-20]日軍70多年前侵略廈門“作戰(zhàn)指南”首度曝光
- [ 08-19]日軍兵要地志記錄閩江要塞兵備 福州軍民奮起反擊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