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觀點] 習俗少了但更環保 家住仙岳路的張女士是位老廈門人,以前每到農歷七月,家里都很忙碌,不是忙著祭拜,就是忙著到鄰居家吃飯。雞鴨肉、蔬菜水果,八仙桌上的祭品一樣都不能少,常常要從一大早忙到晚上才能休息。大人忙碌著,但家里的孩子都很開心。那個月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敞開著,每天吃著宴席,能吃到不少好東西。 如今,張女士搬進了高樓,習俗也變了。“祭品也不能放在大門口了,都是放在家里的佛龕前。”相比起早些年的祭品,現在的祭品更豐富了。 張女士說,以前海鮮貴,大家都很少買,現在很多人都會買海鮮祭拜。有的人還擺上了餅干蛋糕等點心。“畢竟祭品還是要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一些廈門人覺得,習俗簡化已成趨勢,老百姓可少用點香燭,用鮮花代替燒紙錢祭拜,更加環保。 專家說法 廈漳泉臺祭拜民俗各不相同 何為普渡?福建省旅游學會執行會長、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彭一萬說,老廈門將街道、巷子分區,從初一到三十,每塊區域輪流普渡。普渡時,老百姓要在家門口擺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講究不少,必須有雞鴨豬、蔬菜水果,還要有干果,如葡萄干龍眼干,這意味著先民吃完后,還能帶些祭品離開人間。八仙桌上還要擺放酒杯,上面放著筷子。 以往,只要輪到一家普渡,這家人常會叫上鄰里一起吃飯,借此加深鄰里感情。除了普渡,放水燈、點天燈等也是中元節的習俗。在大嶝島,中元節有點特別,流行吃粽子。三明永安等地方還會做米果和燒仙草。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一般只在中元節當天祭拜。彭一萬說,中元節的習俗,漳州泉州兩地保留得更加豐富。在云霄,每年農歷七月初十晚上,當地人會將親手制作的蓮花燈放入水中。在漳州地區,中元節還有廟會、“開焰口”、“關巷口”等諸多民俗活動。 彭一萬說,中元節在臺灣還常能看到“酬神戲”和請神繞境的儀式,每座宮廟請出各自供奉的神明,在街上繞境,保佑百姓安康。 |
相關閱讀:
- [ 08-22]廈門人過中元節傳統習俗簡化 新廈門人禁忌較少
- [ 08-15]廈門一住戶燒紙錢火星未滅 引燃陽臺所幸無人受傷
- [ 08-03]廈門同安七夕要拜七娘媽 鮮花是祭拜必備貢品
- [ 07-15]三兄弟半個世紀后終團聚 一同前往祭拜親生父母
- [ 12-23]兩岸同胞冬至祭拜閩王 辦行攝禮搓“米時”習俗
- [ 10-21]50多名后人祭拜嘉庚 交流語言用的是英語(圖)
- [ 08-13]同安保留七夕傳統:無關風月 求技藝甚而求美麗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