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造血干細胞時,趙女士心態很放松。(趙女士供圖)
廈門日報訊(見習記者 林路然 本報記者 曾嫣艷)從火車站出站口走出,市民趙女士神采奕奕地接過鮮花,戴上紅綬帶,綬帶上寫著“是愛是勇敢是奉獻”。
趙女士是廈門第47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全省第137位。在福州完成捐獻后,她于昨日上午乘動車返回廈門。
【回憶】
捐獻過程順利 并無不良反應
說起此次捐獻過程,趙女士至今仍有些激動。昨日,她向記者展示了左右前臂上的針眼。“ 除了多出這些針眼外,我覺得現在的身體狀況和捐獻前并沒有什么不同。”
8月24日下午,趙女士和家人、廈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一道前往福州腫瘤醫院。簽完同意書后,她開始連續四天的“例行”日程:打三針動員劑,抽一次血。動員劑能促進造血干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
趙女士告訴記者,有些“過來人”曾對她說,打了動員劑后,身體會有反應,像感冒一樣頭疼腦熱,“不過我并沒有這種感覺,而且我心里從沒猶豫過、后悔過。”
28日是捐獻的日子,趙女士在清晨5點多就起床了,和丈夫、兒子一起從酒店來到醫院。“并沒有像大家想的那么緊張。”趙女士說,早上6點多開始輸血,比前幾天輸血的時間早一個小時。
醫生確認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達到標準后,就開始正式抽取造血干細胞。趙女士躺在床上,血液從右手抽出后,在管中分離出造血干細胞,再回流到左手,從早上9時一直持續到下午2時。
【準備】
事先查清資料 心態變得放松
說起趙女士,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稱她為“知識型”的捐獻者,從登記入庫起到正式捐獻,趙女士將相關資料查閱得清清楚楚,心態也因此變得放松開朗。
談到捐獻的原因,趙女士覺得很偶然。2010年8月,她和朋友一起到市中心血站獻血,正巧隔壁有人正在捐獻血小板。“原來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啊。”趙女士當場就決定登記加入資料庫,并多抽取一小罐血液。之后,她向家人說明情況,家人都表示支持。
“今年1月,我接到了通知,自己與一名患者配對成功。”趙女士說,距離登記入庫都已經過去5年了,她幾乎忘了這件事。聽說媽媽要去捐獻造血干細胞,15歲的兒子小邱起初還很擔心,怕媽媽的身體吃不消。但趙女士一直開導兒子:“捐獻對身體不會有傷害。”
此次讓丈夫和兒子一起陪同去福州,趙女士多了個“小心機”。她說,自己想讓兒子了解捐獻造血干細胞是怎么回事,不僅希望他以后也能助人為樂、行善救人,而且這對孩子來說,是一段很特別的記憶。
經過4月份的初配、6月份的體檢,趙女士都順利過關。“聽說捐獻時會缺鈣,我就注意補鈣。”趙女士找來資料“充電”,該準備什么,她都心中有數。
“捐獻者的年齡限制為45歲,我今年42歲。”趙女士打聽到,配對者是廣東江門的一名女患者,她的年齡也是40多歲。趙女士覺得,她這次能幫上忙,與患者也是一種緣分。
【收獲】
讓身邊人感受正能量 她最開心
最近幾天,趙女士獻出愛心的同時,也感受到周圍滿滿的愛。“我丈夫特意請假陪我。”趙女士向記者展示捐獻當天的照片。在照片里,她躺在床上抽血,丈夫就坐在身旁,全程陪護。中午的時候,趙女士手腫得抬不起來,丈夫就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飯。她說,醫院方面擔心她營養不夠,還特意給她“開小灶”,“捐獻那天,醫院人員特地給我燉了只鴿子。”
讓趙女士感動的還有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到達福州后,就為趙女士一家的食宿忙前忙后。住在福州的紅十字會志愿者胡阿姨天天來探望趙女士,還帶有經驗的捐獻者和趙女士分享經歷。
昨晚,趙女士把整個捐獻過程的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許多朋友紛紛點贊。“才一晚上,我就收到上百個‘贊’和50多條評論,連我的小學老師都來夸我。”趙女士說,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是多么偉大的事,但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正能量,了解捐獻過程,讓她最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