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30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鄒玒 文潔)載歌載舞中,鄰居們歡聚一堂,話話家常,在歡聲笑語中情切切、意濃濃。這是在廈門市湖里區的社區鄰里節上常見的一幕。
筆者昨日從廈門市湖里區委文明辦了解到,湖里區52個社區全面開展鄰里節活動,讓湖里的鄰里節活動惠及轄區內的百萬群眾,感受社區鄰里節那充滿激情歡樂幸福的美好生活。
全區覆蓋 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剛開始開展鄰里節活動,只有兩三個示范社區。家住湖里街道村里社區的居民張先生就很是羨慕:“別人的社區活動都熱熱鬧鬧,我就想,什么時候能在我們自家門口,也有這么一場活動讓鄰里也歡聚一堂的。”
9月24日,鄰里廣場文化節就在村里社區亮相了。孩子們唱歌跳舞,大人們用樂器奏出歡樂的樂章,其樂融融。張先生就帶著家人,一起參與到活動中,開心極了。
三年來,湖里區狠抓社區鄰里節的全覆蓋工作,要求全區52個社區都要開展鄰里節活動,并把52個社區開展鄰里節活動的內容匯總成冊,印發一萬多冊,向全區社區居民、機關單位等發放,努力實現兩個目的——一是將活動范圍從一小區、一社區、幾千人拓展到全區所有社區和百萬干部群眾之中,真正使鄰里節成為全區性的節日活動;還有就是能實現有效監督社區開展鄰里節活動。
群眾們既是活動的參與者,也是監督者。今年6月份,湖里區開展社區鄰里節活動以來,52個社區都按照計劃落實到位。
城中村里 鄰里之間似一家人
“村改居”社區一直都存在管理難、監督難的問題。居民們有的是本地人,也有外來打工者,平時不熟悉,自然也鮮有時間聚在一起。
湖里區就有15個“村改居”社區,社區鄰里節活動也容易產生落實不到位的現象。而“村改居”社區又是外來務工人員的集聚地,搞好鄰里節活動,有利于城鄉居民的和諧友好,有利于外來務工人員找到“第二故鄉”的認同感。
在這樣的社區,開展鄰里節活動,難度可想而知。在湖里區委文明辦的指導下,“村改居”社區都有了固定的活動場所,每個季度至少安排一次本村人和外來務工人員共同開展鄰里節活動,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要組織全村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一起開展鄰里節活動。
來自安徽的陳先生租住在殿前街道馬垅社區。“平時,我們工作回來后,關上門就是自己的世界。”他說,但參加了一次鄰里節活動,他認識了不少興趣相同的朋友,還認識了老鄉,“這次中秋節,我們幾個在鄰里節認識的老鄉和朋友,一起搭伙做飯,特有家鄉味”。
事兒不好做,不過做好了,效果挺顯著——迷信活動被和諧鄰里節活動沖淡了,15個“村改居”的社區減少迷信活動80%以上;同時被沖淡的,還有賭博,如今,這里相比以往減少賭博活動60%以上。大家熟悉了,本村人與外來務工人員之間矛盾糾紛也淡了,據了解,開展鄰里節活動以來,這些“村改居”社區共化解本地人與外地人員之間的矛盾糾紛5000多人次。
亮點頻現 街道都有特色樣板
活動多了,會不會出現刻板重復的問題呢?
當你走進湖里區的五個街道,心中就有了肯定的答案——當然不會!
為確保鄰里節一街道一社區一特色一亮點一品牌,湖里區根據各街道各社區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鄰里節活動。
在湖里街道,傳統的鄰里氛圍通過國學班表現出來,營造各小區各家庭之間的鄰里和諧關系;而外來人口較多的殿前街道,則突出了鄰里節“一家親”的主題,在高殿、馬垅等社區開展新市民的和諧鄰里活動,讓外地人和本地人和諧相處;而繁華的江頭街道,就廣泛開展以文化為主題的鄰里節活動, “我們的節日”文藝匯演、鄰里誦讀、鄰里紅歌賽……一個個精彩的活動,讓干部群眾在激情四溢的鄰里節活動中找到文化共鳴的和諧;禾山街道則開展“愛心獻給困難群眾”的鄰里節活動,發動廣大干部群眾把“一分錢、一件物、一聲好”獻給老年人、殘疾人、低保戶,讓弱勢群體找到互敬互助的和諧溫暖的情感;金山街道突出“貧困一家人”鄰里節的主題活動,在金安和湖邊等社區開展“富人與窮人結對子”的鄰里節活動,讓貧富差距的群眾彼此互尊互愛互進,消除貧富家庭之間的隔閡1000多人次。
如今,在湖里區,再也見不到原本鄰里節只有“幾朵金花”開放的景象了,遍地開花的鄰里節,讓這里愈來愈和諧,也愈來愈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