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上環衛站工作人員正在清理海漂垃圾。
海上垃圾清理船。
廈門日報訊(文/圖 本報記者 林雯 通訊員 龍鄒霞)今年9月下旬,習近平主席訪美取得的成果之一是:雙方支持通過進一步雙邊努力開展海洋合作,包括中國沿海城市廈門和威海與美國沿海城市舊金山和紐約建立伙伴關系,分享在減少垃圾流入海洋方面的最佳實踐。
那么,三面環海的廈門,究竟是如何應對大海的“污點”——海漂垃圾的?今日,請隨本報一起到相關部門找答案。
從源頭治理海漂垃圾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得到的數據是,根據近年來的《廈門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年以前,廈門海域每年打撈清理垃圾總量都在2000噸以上,其中80%來自于九龍江流域。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海漂垃圾的清理工作,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海漂垃圾源頭治理和海上保潔工作,單2014年市級財政就安排海域保潔工作經費788萬元。近年來,廈門與漳州、龍巖等地不斷加強九龍江流域環保協作,從源頭上治理海漂垃圾,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廈門海域海漂垃圾打撈清理量下降到了1600噸。
部門聯動加強海上保潔
在廈門居住多年的市民很容易注意到一件事,近年來,廈門海岸尤其是東部沙灘上,即便是大風大雨天,也幾乎不見過去海草、草繩、紙杯、塑料泡沫等各種廢棄垃圾占領海灘的景象。沙灘由雜亂無章變為清靜整潔,這樣的變化,來自于多部門的協同作戰。
為及時掌握廈門海域海飄垃圾的分布和數量,從2007年開始,市海洋與漁業局增加了對廈鼓海域、鼓浪嶼北側海域、九龍江口、西海域和五緣灣海域海面垃圾和海灘垃圾的監測工作,為市政園林部門科學開展海上環衛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市市政園林局專門設有海上環衛站,負責我市海域保潔及岸線海域環境衛生管理和鼓浪嶼生活垃圾出島轉運工作。海上環衛站目前配備各類海上垃圾清理船舶7艘,承擔廈鼓、白城至演武橋、五通、九龍江入海口、五緣灣及其沿岸線內側等約62平方公里的海域保潔工作,每月打撈海漂垃圾約100余噸,如遇臺風暴雨季節,每月清理垃圾甚至超過500噸。
另外,廈門港口管理、海洋與漁業、環保等部門也組織開展港區、漁區的垃圾治理,加強船舶垃圾收集設施的檢查監管,清理廢舊漁船,加強陸源垃圾整治和沿海垃圾“門前三包”責任落實監督,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入海。
治污方案規劃路線圖
為進一步加強廈門海域海漂垃圾清理,提升海域水面清潔度,《廈門近岸海域水環境污染治理方案》就海漂垃圾治理提出了三項主要工作任務。一是推進九龍江上游垃圾攔截,繼續通過廈漳泉城市聯盟強化海洋環保合作機制,建立區域陸源入海垃圾聯防聯控機制,減少九龍江沿岸入海垃圾。二是完善海上環衛機制,加快推進環衛碼頭選址建設,逐步擴大海上保潔范圍。《方案》明確提出到2016年海上保潔范圍擴大到80平方公里,海岸線約80公里,到2020年海上保潔范圍爭取擴大到廈門所轄海域。三是各區政府牽頭負責轄區內沙灘保潔,減少垃圾入海,共同努力實現海域、沙灘整潔的工作目標。
海漂垃圾清理工作由市市政園林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牽頭,海洋與漁業局、廈門港口管理局、各區政府等共同參與推動實施。為確保完成《方案》制定的海漂垃圾治理目標,市市政園林局等部門正在加緊研究東部海域環衛碼頭的建設,初步決定在翔安增設一綜合環衛碼頭,并配備吊機、管理房、躉船等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同時,對現有海上環衛碼頭進行擴建,增加大型機械清掃船、小型機械清掃船多艘,提升海上環衛保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