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里社區親子國學班形式多樣氣氛活潑。
海西晨報訊(記者 林君)《專家談親子國學》專欄今天要推出的專家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董剛,他抽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董剛看來,親近國學經典,讓孩子們不斷與古圣先賢對話,對于個人成長、人格塑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廈門的親子國學緣起哪里?又有何創新之處?如何把親子國學教育持之以恒推廣下去?且聽董教授一一為我們解答。
緣起
臺灣兒童讀經運動
董剛認為,親子國學班類似于兒童讀經班。“這方面臺灣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董剛解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臺灣就興起了“跟我讀”模式的兒童讀經運動,這一運動迅速風靡兩岸,大陸的親子國學正源于此。
廈門與臺灣一水之隔,親子國學教育更是打上了深深的“臺灣模式”的烙印。據介紹,3年前,在一位熱心家長的引薦下,臺北士林社區大學志工們與湖里禾盛社區嘗試第一次合作。與傳統的國學教育相比,臺灣志工們帶來的國學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親子們通過配樂朗誦、情景劇、古詩串聯等有趣的形式,學習優秀的經典詩文。該形式很快為居民所接受,加上相關部門的有力推動,湖里的社區親子國學班在近兩年時間內幾乎覆蓋湖里區的全部社區。
創新
引入“共同締造”理念
相對于臺灣兒童讀經運動,湖里區在形式上又有創新和發展,以家庭親子共讀的形式,引入“共同締造”理念,讓家長們自己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極大豐富了兒童讀經活動的內涵,這也是湖里社區親子國學班能夠迅速鋪開推廣的原因之一。
湖里區親子國學課堂十分注重家長的參與性。在這里,家長不僅是學生、志愿者,也是每周輪流上課的國學老師。有時為了上好一堂國學課,家長不僅背誦詩文,還要想方設法讓課堂好玩有趣。“與孩子一起學習,我變得越來越自信。”禾盛居民張莉原本是一名全職媽媽,現在已經實現身份的轉變,成為一名志工老師。許多家長都表示,親子國學班拉近了他們和孩子的距離,也把讀書活動從學校引向社區、引向家庭。
深化
形成共識合力推進
深化親子國學教育,必須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要充分認識到親子國學對于孩子早期智力開發、行為習慣養成、思想啟蒙的作用,同時,必須要突出親子、注重效果。
親子共讀的目的就是通過共讀,讓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通過共讀,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親子共讀是分享愛與理解的好機會,千萬不能為了學經典而死記硬背,違背了親子共讀的目的和意義。此外,要認識到,親子國學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要把社區教育、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更好地形成家、校、社會協調一致的教育合力。
專家觀點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董剛:所謂親子國學,就是在親子閱讀的基礎上加入國學的內容、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國學經典的過程。湖里區的社區親子國學班,以家庭親子共讀的形式,引入“共同締造”理念,讓家長們自己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極大豐富了兒童讀經活動的內涵,這是湖里社區親子國學班能夠迅速鋪開推廣的原因。 S5A1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