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這一新管理模式如有建議,可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
■環筼筜湖共建行動啟動,環湖的17個社區和各公園管理處參與
■“同愛一片湖共建一個家”環筼筜湖共建行動上午啟動。
■志愿者在湖邊清理垃圾。
職責:收集市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公園內噪音擾民、破壞綠化、亂扔垃圾、非法捕撈等不文明行為進行管理和勸阻。
初步要求:年齡18-65周歲,每周能保證10小時以上園內工作時間。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謝雨真圖/劉東華)未來,筼筜湖這顆廈門島上的“明珠”將更加閃耀。今天上午,由思明區人民政府、市市政園林局指導,由思明區委文明辦和筼筜湖管理中心共同主辦的“同愛一片湖共建一個家”環筼筜湖共建行動啟動儀式在白鷺洲公園舉行,環湖的17個社區和各公園管理處參與其中。啟動儀式后,志愿者們一道前往湖區周邊,清理被隨意丟棄在路面的垃圾。
本報作為共建活動的承辦單位,將全程參與活動。
本次共建活動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筼筜湖將同步試行“市民園長”模式,發動社會熱心人士,共同參與湖區管理。
市民們對首次試行的“市民園長”制非常好奇,紛紛打聽如何能成為一名“市民園長”。記者從筼筜湖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制定的“市民園長”初步應聘要求為:年齡18-65周歲,常住本市,身體健康,作風正派,熱愛公園建設,熱心公益事業,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使用普通話和規范用語,每周能保證10小時以上的園內工作時間。熟悉公園管理有關規定者優先。
如果您對“市民園長”這一新管理模式有意見建議,可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表達,本報將把各類建議收集匯總,反饋給筼筜湖管理中心。
【共建目的】
整合各方資源,加大管理和文明勸導力度
筼筜湖環湖步道共計16公里,水域面積1.65平方公里,擁有良好的植被綠化和秀麗的湖水風光,片區內還包含海灣公園、白鷺洲公園、南湖公園等市級公園,被譽為廈門的“城市會客廳”,是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不過,筼筜湖是開放式的,加上面積廣闊,日常管理起來難度很大。一些不文明現象,如自行車闖入步道、向湖內亂扔垃圾、公園遛狗、非法捕撈海鮮等時常發生。本次共建活動,旨在整合多方資源,加大日常管理以及文明勸導力度。
【如何共建】
聯合開展志愿服務,合力建設民生工程
根據共建協議,環湖17個社區將與筼筜湖管理中心聯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加強日常文明勸導、督導。具體內容是:筼筜湖管理中心將重點幫助共建社區開展環湖居民對環筼筜湖周邊民生工程建設的民意調查,輔助社區做好相關活動規劃,支持與協助社區共同做好環筼筜湖區民生工程建設與日常管理工作等;17個社區將每月開展環筼筜湖片區的志愿服務活動,抓好節假日期間共建志愿服務隊伍的文明勸導、文明督導等活動工作,結合社區實際情況,教育、引領社區群眾與企業廣泛參與環筼筜湖片區管理、建設和服務,積極開展環筼筜湖片區綠化帶、苗木的認養認管活動,引導環湖社區群眾與企業做好交界處的環境衛生保潔與秩序的管理等。
【模式創新】
借鑒武漢沙湖公園經驗,試行“市民園長”制
據筼筜湖管理中心介紹,將試行的“市民園長”是借鑒武漢沙湖公園的做法。沙湖公園與筼筜湖的特點有點類似,它位于武漢中央文化區,是武漢市最大的城中湖公園,有著數十公里的環湖步道。作為開放式公園,沙湖公園僅出入口就有大小12個,日常管理起來也非常難。
去年9月,沙湖公園在全國率先選出的公園“市民園長”走馬上任。根據公園和“市民園長”的協議,在一年的聘期內,“市民園長”每周參與公園管理的時間不少于10小時;須阻止損壞公園設施、綠地,釣魚和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作為第三方考評公園各項管理;參與公園的各類調研以及接受園林部門的專業技能培訓等。“市民園長”干得好不好,有關部門會定期考核。
今年,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期間,我市園林部門代表受邀前往參觀,其間走訪了沙湖公園并深受啟發。據了解,筼筜湖管理中心在制定“市民園長”規則時,積極與沙湖公園管理處聯絡,并參考其先進經驗,再根據廈門實際情況進行完善。
【聲音】
引進共建模式 提升管理水平
筼筜湖管理中心主任沈伯員:引進共建模式,將給管理部門帶來更多草根視野、思維,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市民自發參與其中,能讓這項活動影響更廣泛、持久。
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王一青:管理部門和社區志愿者共同參與,能達到一個“軟硬兼施”的效果。志愿者的核心力量都是普通市民,可以通過他們的一舉一動影響、帶動身邊人,做好每一件小事,有效引導市民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從而提升市民素質。
官任社區黨委書記洪瑞蓮:讓筼筜湖變得更美麗,光靠一個社區的努力是不夠的,本次共建活動發動了環湖17個社區的力量,并有志愿者參與其中,這會讓未來筼筜湖的管理更加有力,為市民營造出文明、和諧的湖區氛圍。
【鏈接】
本報持續呵護筼筜湖的美麗
作為本土民生主流大報,本報向來關注筼筜湖的變化,當不文明現象出現時,總能在第一時間介入報道,并和相關部門一起呵護筼筜湖的美麗。
去年7月,本報記者深夜暗訪筼筜湖捕撈亂象,緊接著聯合城管部門一起,深夜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并通過采訪權威人士,提醒市民不要購買來歷不明、重金屬可能超標的海鮮產品。今年7月,本報接到市民反映自行車、電動車常違規闖入筼筜湖環湖步道的投訴后,立即派出記者多路調查,并推動相關部門增派人員上路勸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