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環節都極具閩南文化特色 在活動現場,五年級學生劉暢有點小激動。他說,這些閩南特色的游戲、手工制作、表演以及小吃等等,他們平時在學校里都能接觸到,“雖然我是廈門本地人,但是在進學校之前,我還從沒玩過抽陀螺、沒編過棕編,也沒制做過中國結呢!” 公園小學的老師說,此次“閩南文化節”上孩子們玩、看、做、聽、吃到的全部東西都極具閩南特色。比如抽陀螺就是一項古老的閩南童玩,它不但是閩南人“小時候的游戲”,還能發展孩子們的上肢力量。 十幾種閩南小吃洋溢的“閩南的味道”,不但讓孩子們體驗了家鄉的傳統美食,還讓他們感受閩南的“食俗文化”;就連臨時小舞臺展示的,也都是閩南音樂和地方戲曲文化…… 公園小學副校長莊少蕓介紹,三年前,學校就開始啟動了“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校方認為,此次開展“閩南文化節”讓師生進一步了解閩南戲曲、閩南民間技藝、閩南童玩以及閩南飲食文化的元素,感受地方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外,活動中的許多環節,比如糖畫、棕編、捏面人、剪紙等都是從外面邀請民間藝人進校教孩子的,學校認為這能讓更多的學生零距離和民間藝人互動。通過參觀、體驗、展示等方式,真正實現讓孩子們在觀看中增長見識,在參與中豐富體驗,在體驗中深刻感悟閩南文化傳承的意義。 自主開發校本課程傳承閩南文化 實際上,由于三年來校方將閩南文化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全面滲透,公園小學的1300多名學生無一沒有接觸過閩南文化。所以昨天,六年級的賈思諾說,盡管她不是閩南人,也不會講閩南語,但現在,連她都學會唱閩南童謠了。 公園小學自主開發了“弘揚閩南文化,構建多學科滲透體系”的校本課程及配套的教學材料。 學校為每一個學生分發了一本《幸福課程》學生等級評價手冊,這本手冊將記錄學生的地方、音樂、美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品生社等學科所達到的等級,這些等級對應了孩子們對閩南文化的喜愛、了解及掌握程度。 也就是說,公園小學自主開發了校本課程,將閩南文化融入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例如美術學科在一年級時要求學生認識兩種以上的閩南糕點和水果,在三年級時要求學生了解并能說出兩至三方面茶壺的外形特征,在六年級時要求學生了解并能辨別幾種南音樂器等等。 這些在摸索中的全面滲透,經過三年的發酵,如今也取得了可人的成效,比如該校“剪紙”社團讓孩子們的作品走出廈門,走向全國;民間曲藝《答嘴鼓》等作品在各種賽事中亮相;歌仔戲《放牛娃》邁上“為馬拉松喝彩”的才藝表演舞臺,更是一舉榮獲“最佳表演獎”的稱號…… 校方說,廈門是閩南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核心區和閩南文化遺產的富集區,傳承閩南文化責無旁貸。通過將閩南文化的滲透,他們希望能進一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 |
相關閱讀:
- [ 11-09]泉州師院舉辦閩南文化方言大賽 老師:希望更多非閩籍學生參與
- [ 11-06]廈門社區舉辦閩南文化匯演 歸僑僑眷熱情參與
- [ 10-23]翔安推動優秀閩南文化進校園 激勵中小學生崇德向善
- [ 10-03]國慶長假到閩南文化生態走廊品綠
- [ 10-03]國慶長假到閩南文化生態走廊品綠
- [ 10-01]廈立法保護閩南文化 列入幼小初教學課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