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撿拾垃圾。 群眾前來“家綜中心”進行需求登記。 垃圾分類正在島上推廣。 入戶陪聊。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黃曉波 鄔秀君 通訊員 楊坤杰)時間臨近傍晚6點,漳州路居民李賢標正將家里的垃圾分成“廚余”與“其他”兩類,準備交給搖鈴而來的環衛工;另一頭,在鼓浪嶼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安心寫著作業的學生林哲益,等來了下班接他回家的母親…… 在鼓浪嶼整治提升工作扎實有序推進的當下,這顆“廈門之心”將如何實現美麗嬗變,格外引人關注。眼下,鼓浪嶼街道正以“垃圾不落地”和“鼓浪嶼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兩個項目為著力點,努力營造高尚、優雅、文明的街區環境和社區氛圍,激發新老鼓浪嶼人的愛島熱情,一同打造美麗鼓浪嶼。 “垃圾不落地” 琴島更美麗 鼓浪嶼“垃圾不落地”行動,改進居民、商戶垃圾收集方式,環衛工定時定點搖鈴收集,根據居民商戶需求設置收集點和收集頻率,并全部采用封閉式垃圾收集車。 新方式的效果是:改變以往“等你倒完我再掃”的模式,環衛工收集垃圾時減少許多“中間環節”,大幅減少垃圾的“曝光率”,島上公共空間更加干凈整潔。垃圾減少“曝光”,蚊蟲沒了棲息繁衍地,自然大幅減少。 這種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量的做法,正是“垃圾不落地”理念的先進之處。眼下,龍頭路、復興路、福建路、鹿礁路等試點路段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更進一步的“垃圾分類”也得以從上個月開始啟動推廣。 垃圾分類進樓院 位于漳州路17號的原海洋中心站宿舍小區,是島上“垃圾分類”首批試點樓院之一。 作為小區退休居民,上個月8日,李賢標從社區領回一對分類垃圾桶之后,開始了自己的“分類生活”。“像這些剩飯、果皮、茶葉之類的東西,我和老伴會專門放進這里。”李賢標指著灶臺下方一個貼著“廚余”標簽的垃圾桶說,邊上另一個貼著“其他”標簽的垃圾桶專門裝些廚余以外的垃圾。 每天,李老會在清早和傍晚兩次清理垃圾桶,把貼好條形碼的垃圾袋拎到樓院內相應的大垃圾桶,等待準時到來的環衛工收走。李老解釋說,領取分類垃圾桶時,社區專門給每戶人家發放了一年的專屬條形碼,環衛工在收垃圾時,會逐一刷取積分,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兌換E通卡或小禮品。 目前,鼓浪嶼街道已向居民、商戶發放分類垃圾桶6000多對。今后,推廣還將不斷持續,不僅要在廣度上讓“垃圾分類”覆蓋全島,還要從深度上把眼下的兩種分類進一步細化成“廚余”、“其他”、“可回收”、“有害”四類,并根據區域分布情況,配置統一規格、樣式的標準分類垃圾容器,配備垃圾分類收集車,重點將餐廚等可降解有機垃圾單獨分類、回收利用,讓“垃圾分類”真正發揮作用。 |
相關閱讀:
- [ 11-07]鼓浪嶼大規模改造水管 緩解島上高峰期用水緊張
- [ 11-03]鼓浪嶼兩路段改造有望春節前完成 工程分地上和地下
- [ 11-02]2015海峽兩岸旗袍文化節在廈門開幕
- [ 11-01]社會治理多元參與 鼓浪嶼垃圾分類走進轄區樓院
- [ 10-27]鼓浪情懷系列活動開幕 助力鼓浪嶼申遺和整治提升
- [ 10-23]微信搖一搖搖出景點攻略 鼓浪嶼打造全島智慧旅游
- [ 10-23]鼓浪嶼打造智慧旅游系統 讓游客不再被“野導”忽悠
- [ 10-22]鼓浪嶼打造"美麗廈門"精華版 定位文化社區+文化景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