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0月28日A03版的報道引發關注,各區、各有關部門紛紛整改。
豐富多彩的文明創建活動引得市民積極參與。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薄潔 圖/記者 黃嶸(除署名外))市民在公共場所的言行舉止,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上個月,市委文明辦和本報聯合組建的“文明創建暗訪團”將鏡頭對準公共場所的不文明行為,深入島內外六個區實地走訪,整理出十大突出問題。
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破壞公物……隨著鏡頭的定格,種種不文明行為見諸報端。圖文并茂的報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區、各有關部門紛紛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立足工作實際展開整改,并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文明行為規范。
一座城市的美麗是人的美麗
“一座城市的美麗,不僅僅是建筑形態或者硬件設施建設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美麗,具體體現在日常行為舉止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黃鶴麟表示,“文明創建暗訪團”對焦市民的日常行為,通過走訪一些公共場所,列出了“十大不文明行為”;這些不文明行為,經常能在公共場所見到,但也很容易被人忽視,往往一人“犯錯”,眾人跟風;通過及時曝光,讓大家知道哪些是不文明行為,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踩到“雷區”。
記者從市委文明辦了解到,為強化文明行為教育,市委文明辦結合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深入基層調研,在各區各確定一個項目,作為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基地,在村(居)經費自籌的基礎上,采取市、區、街(鎮)三級給予一定配套補助的方式,建設了一批市民文明行為示范基地。
目前,思明區龍頭路“垃圾不落地”示范街、湖里區金山社區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園、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文明行為示范校等一批公共文明行為示范點已經建成。各示范項目搭建起公共文明行為示范教育平臺,讓市民行為變得更文明,社會關系變得更和諧。
文明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
文明行為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今年以來,創建“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活動在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成效,創出了特色。但是,黃鶴麟也指出,市民文明素質的提高難以一蹴而就,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要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更是不易。特別是隨著城市的發展,新市民不斷增加,流動人口大量涌入,宣傳教育還需要持久開展,全面踐行公共文明行為的工作任重道遠。
市委文明辦表示,將總結經驗,加強宣傳,發揮文明示范點引領作用,全方位營造公共文明氛圍;持續深化打造“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大創建力度。各區、各行業以公共文明行為示范點為樣本,召開現場會,學習交流創建經驗,復制推廣創建項目,全面鋪開,深入推進,并及時總結經驗特色,把創建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城,作為廈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后新一輪創建的重要抓手,創出特色,擴大影響,成為文明創建又一響亮品牌。
公共文明行為有了示范樣本
●思明區龍頭路“垃圾不落地”示范街
垃圾不落地 琴島更美麗
為推進“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建設,思明區以創建龍頭路“垃圾不落地”示范街為著力點,運用宣傳、執法、自治和立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方式,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協力、群眾參與”的長效機制,推動鼓浪嶼居民、商家、游客共同參與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區建設。
從“不亂扔垃圾、不產生二次污染、減少垃圾產生量”三個方面出發,禁止居民及游客在全島所有景點、街區、公園等室外場所亂扔垃圾;鼓勵游客將垃圾帶離鼓浪嶼。全島試行垃圾分類,采取分類收運和處置方式,以分離餐廚垃圾(干濕分離)為推廣重點。
借助廈鼓輪渡碼頭、東渡郵輪碼頭等區域,在電子顯示屏、廈鼓渡輪上播放“垃圾不落地”宣傳視頻、音頻,并在檢票口設立垃圾袋免費領取點。設立不文明行為“曝光臺”,建立商家紅黑榜,對島上商家日常參與“垃圾不落地”工作進行督導。
●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
文明行為教育 貫穿教學全過程
在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校長每天清晨會親自到校門口迎接學生上學,向學生微笑、招手、問好,這是每天文明禮儀教育的第一課。學校還開發了《九年一貫幸福德育課程》,并通過《學校一日常規》等將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學校每天有近1500名學生在校用餐,開展餐桌禮儀教育、踐行文明餐桌行動,成了學校“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課堂。有序排隊入場、四人一桌進餐、相互照顧分享、自助打掃收盤……這是學校食堂用餐的“四步曲”,也是餐桌文明的直接體現。每個班級都設立了“比一比,誰最棒”的評比,激勵孩子吃得好、吃得快。
校園里找不到一個室外垃圾桶,卻保持整潔衛生,這得益于學校開展的“文明小袋鼠·垃圾不落地”行動。課外時間,學校的圖書館、運動場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的,但良好的文明教育,加上個人自律意識,校園依然整潔、有序。
●市公交集團
依托自身資源 宣導文明出行理念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全國率先推廣公交車文明讓座,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國率先推行分車門上下客,再到近幾年推廣文明排隊、無飲食車廂等活動,市公交集團依托自身資源,宣導傳承文明出行理念。如今,市公交集團提出培育創建“廈門市民文明行為示范線路、示范站點”,率先在這些線路、站點有針對性地重點宣導文明讓座、文明排隊、無飲食車廂三個市民文明出行品牌項目。
市公交集團宣傳文明出行理念的形式多樣:公交車身公益廣告、車內LED、車內司機背板、車載電視、GPS語音、車內看板及燈箱等;印有“文明乘車小口訣”和“文明好司機拍手歌”的文明出行紀念小扇子,以及印有文明出行理念的無飲食車廂餐飲環保袋,和文明出行宣傳小背包等。市公交集團還運用公交司機“巴叔”、公交志愿者“安安”等卡通形象,制作了文明出行宣傳片在車載電視上播放。
●胡里山炮臺
倡導文明旅游 構建文明景區
為更好地做好文明服務工作,景區設立了咨詢中心,為游客提供咨詢、引導、行李寄存、醫療衛生、投訴處理等服務。在后門售票口處,景區還建設了殘障人士幫扶中心:“牽手柜臺”項目,展示和出售殘障人士自制手工藝品,實現殘障人士優秀藝術作品向特色旅游商品的轉化。
景區還自制《胡里山炮臺文明旅游宣傳單》、《胡里山炮臺景區入園提示卡》,并在景區內設置多處文明旅游宣傳橫幅、宣傳海報等,營造良好的文明旅游氛圍;結合景區特色自制了五款“清兵小人”引導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有趣地進行文明引導工作。景區自制炮臺“文明旅游督導員”徽章并全員佩戴,在游客入園、表演、合影、游覽等期間為游客做好文明引導工作。特別是利用迎客儀式表演、紅夷火炮清兵操演表演期間,全體職工在現場開展文明督導工作,及時勸導和制止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出現的不安全、不文明的行為,形成了景區員工“人人都是文明旅游宣傳員、監督員”的良好氛圍。
●湖里區金山社區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園
倡文明新風 建美麗家園
金山社區是全市唯一連續三屆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的社區。在市、區文明辦的支持下,社區居委會積極行動,規劃將原有文化園改造成市民“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園”。10月初,金山社區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園正式改造完成。
德善樹景觀周邊增設了座椅,不僅讓環境變好了,也給大家增加了休息的地方;添加的“日學一善”、“心行一善”、“日行一善”、“身行一善”等內容,讓居民在小憩的同時,也能學善。善行路兩側宣傳的是社區內涌現的好人好事,通過身邊的好人好事影響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行善廈門活動中來。
金山社區還開設了社區書院,常態化開展道德學堂、文明講堂、科普學堂、法治學堂等課程,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及臺灣義工開展專題講座。通過開展不同范圍的系列講座,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群眾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促進社區和諧。
●南普陀寺
宣傳“十二不” 推行善心善行
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南普陀寺通過宣傳“十二不”,引導所有到寺廟的人,提高自身文明素養,遠離不文明行為。
南普陀寺召開“善心善行”公共文明建設籌備工作動員大會,專門成立以則悟方丈為總指揮的領導小組,舉辦了“善心善行”公共文明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南普陀寺全體僧眾、閩南佛學院全體師生、慈善會員義工、市民游客等500余人出席了啟動儀式。南普陀寺不僅設立了“十二不”文明引導標語,還成立了“善心善行”巡邏小組,負責對本寺僧人和游客信眾的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引導。
“善心善行”活動啟動以來,效果初顯:禁止所有車輛入寺(特殊情況除外);全寺環境逐步整治,清除了原東山門茶社及大佛字茶社周邊的臟亂差現象;全寺廣告及指示系統逐步完善、統一;繼續貫徹文明進香和垃圾不落地活動;東山門隨地擺攤、乞討,經周邊圍欄修復得到緩解。
●市婦幼保健院
建設人文醫院 打造文明示范點
市婦幼保健院大力弘揚林巧稚“平等博愛、仁心濟世”的大愛精神,倡導醫學人文,推廣人文關懷。加強醫德行風宣傳,營造文明的執業氛圍,堅持創建“無紅包醫院”;開展“文明用語、微笑服務”活動,嚴格落實《醫務人員行為規范準則》,推行文明服務,堅決杜絕生、冷、硬、頂、推等現象。
市婦幼保健院持續開展禁煙活動,打造“無煙醫院”,在顯眼位置張貼禁煙標識,舉辦禁煙知識講座,開設戒煙咨詢門診,倡導健康生活。創建全省第一支音樂志愿服務隊,定期在門診大廳為就醫患者演奏音樂,營造溫馨醫療環境。與南普陀義工社進行合作,每天安排南普陀義工為患者提供導診及人道幫助等服務,使醫療秩序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開展“大愛一小時”志愿服務活動,鼓勵職工捐獻一小時休息時間為患者導醫、協助自助預約、美化院區。
●五緣實驗學校
禮儀教育進課堂 爭做小小文明人
《學生禮儀教育課程》是五緣實驗學校特色德育課程。每周晨會通過教師講解演示,使學生掌握并完成禮儀行為標準。學校大力開展“學生助理在行動”活動,對學生不文明言行進行監督;扎實有效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促進學生和家長學習文明守則;積極開展“文明小白鷺快樂小拍客”主題征文、演講及宣傳畫設計比賽,使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文明禮儀教育。學校將爭當禮儀之星、美德之星、環保之星、文明用餐標兵等評價活動貫穿整個文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始終,讓評星評先,成為學生自我約束的有效助力。
校家委還創建了“校服漂流站”。當校家委發出《愛心捐贈舊校服倡議書》,全校家長積極響應。班家委、校家委還經常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組織孩子開展環保公益活動。學校教師志愿者每天到校門口護送學生上學放學,每周五下午走出校門開展清潔學校周邊環境活動,走進社區開展綠地認養活動。老師、家長的志愿行為都讓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鏡頭】
文明在身邊
市民爭相與“文文”、“明明”合影。
小朋友通過文明小白鷺漫畫學習文明行為。
小小志愿者慰問空巢老人,送去節日祝福。 (市委文明辦供圖)
“潔凈家園 美麗金山”主題活動。 (市委文明辦供圖)
【聲音】
把文明帶回家
郭守新(集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這個月初,草莓音樂節在杏林灣大草坪舉行,上萬人次參加了音樂節,但兩天的活動結束后,大草坪幾乎看不到垃圾,依舊綠草如茵。
音樂節舉辦前,我們就開展了多方面宣傳,號召所有觀眾踐行“垃圾不落地”的文明約定。我們還在現場設置了文明禮儀提示牌與足夠多的垃圾箱,安排了充足的環衛人手。只要是入場的觀眾,都會拿到印有“垃圾不落地,集美更美麗”標語的環保垃圾袋,每一位將垃圾放入紙袋并投放到指定回收處的觀眾,還會得到我們準備的精美“環保禮物”,鼓勵大家保持文明行為好習慣,把文明帶回家。
活動現場,我們聽到不少觀眾的贊賞、肯定,大家都說不僅享受了一場音樂盛宴,也讓大家在踐行文明約定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
何先生(學生):有時候,大家會覺得隨手丟一個煙頭、紙屑,不是什么大事,但不文明行為就是在一個個不經意中養成。
朱先生(職員):看了報道,有點臉紅。它讓人看到別人的丑態,我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陳小姐(公務員):微信公眾號“廈門日報”第一時間發出了文明倡議,我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轉發了。美麗廈門要靠大家一同愛護。
網友@愛伸懶腰的貓:要像新加坡等國家一樣,對違反公德的行為予以重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