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石青青)許多人在平常開玩笑或罵人時,經常使用“神經病”這個詞,其實人們心里想表達的內容應該是“精神病”方面的涵義。很多人并不大清楚神經病與精神病之間到底有何關系,有時甚至以為它們是一回事。其實,神經病和精神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為一談。昨日,第四屆海峽兩岸神經病學論壇在廈召開,來自日本和臺灣地區的神經病學大咖們聚焦相關疾病的最新診療進展。 腦血管病是廈門人最大“殺手” 事實上,精神病指的是嚴重的心理障礙,而神經病是指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 在各類神經病中,腦血管病是最高發的。“我國是世界上腦血管病的第一大國,在廈門腦血管病也是第一大疾病 ,新發病患者和死亡人數居各種疾病之首。”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鄭維紅教授介紹,腦血管病發病率逐年增高,與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高脂肪高蛋白飲食、運動少等有密切關系。而且腦血管病一旦發病,常常非死即殘。以腦中風為例,存活的患者中高達80%遺留有功能障礙,需要日常護理和幫助的疾病中,腦血管病的比率最大,一旦患上此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非常糟糕。 所幸的是,近年來腦血管病診治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介入治療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腦血管病的治愈率,減少患者的死亡率和殘疾率。而且創傷微小,適應癥寬。”臺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吳逸民教授說,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監測并及時治療血壓、血糖、血脂的異常;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控制體重,勤查找,再加上適度干預,來預防腦血管疾病。 老年人群癲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癲癇是神經內科的第二大疾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心身健康,尤其是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損害更大。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癲癇患者約5000萬,4000萬在發展中國家,而我國癲癇的患病率為7‰,總計有900萬癲癇患者。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腦血管疾病、癡呆和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老年人群中癲癇的發病率已呈上升趨勢。 鄭維紅教授介紹,兒童和青少年期癲癇多與先天性疾病相關,但是后天的諸多因素也可能誘發癲癇的發生。如感冒發燒,高熱是癲癇常見的誘發因素;一旦睡眠不足、過度疲勞,也是高危因素。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強烈的情感活動如大悲、大喜、受驚嚇等也是常見的癲癇誘發因素,應該盡量避免。 |
相關閱讀:
- [ 12-03]福建省11家大醫院今年將要組建“醫聯體”
- [ 10-24]廈門分級診療又有新模式 醫院社區共建"健康小屋"
- [ 10-24]福州推進分級診療改革 家庭醫生已簽約逾77萬人
- [ 10-20]暑期實踐調查“分級診療” 廈大學生獲全國大獎
- [ 10-12]專家診療進社區指導市民安全用藥:不可隨便加、減、停藥
- [ 09-30]“三度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記第七屆“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獲得者康德智 - [ 09-14]廈分級診療模式有成效 將推慢病患者家庭干預模式
- [ 09-12]結核病將納入慢病管理 廈門島內再建兩個醫院項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