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看病難,本質上是醫療資源結構失衡的問題。 基層醫療機構技術較差、人員缺乏、經驗不足,相比之下,患者更愿意選擇到條件更好的大醫院就診。患者的流失,引起了醫務人員流失、基層醫療水平進一步下降的連鎖反應,最終形成大醫院一床難求而基層醫療資源閑置的尷尬。 鼓浪嶼醫院按照醫改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實現慢病先行,“三師共管”,尤其是“包片”服務,使每一戶都有了“家庭醫生”,在重塑醫患之間的信任時,也把患者留在了基層。 當然,鼓浪嶼街道有其特殊性,比如,戶籍人口基數小,使得挨家挨戶摸底調查有了可能。不過,只要按照上下聯動、分級診療的醫改方向,合理配置各級醫療機構的資源,相信各大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虹吸效應,會轉變為輻射效應。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曾說過:“醫學是一門以心靈去溫暖心靈的科學。”期待相關部門和各級醫療機構認定目標,扎實地走好醫改之路,以“醫者仁心”更好地服務患者,惠及患者。 |
相關閱讀:
- [ 11-17]知名醫院院長聚廈探討醫改:多點執業讓市民就近看名醫
- [ 10-27]醫改“廈門模式”將再深化 一批常見病限制打點滴
- [ 09-30][書記縣長在忙啥]泉港區長部署醫改工作
- [ 09-14]湖里獲廈分級診療改革示范區 安排5000萬醫改資金
- [ 08-26]長汀醫改:辦好衛生院 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
- [ 08-24]深化醫改正當時——“三明模式”的啟示
- [ 07-03]福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
- [ 06-16]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標準提高 政府補助從430元提至470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