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時政 > 正文

新華社發文點贊廈門:“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樣本

2015-12-30 07:33:30?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4、城市溫度:人人參與的美好家園

他是一位環衛工人,經常佩戴志愿者紅帽子,每天早上下班后和傍晚在大門口進行交通疏導;她是一名退休法官,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她這個“義務滅火員”……走進廈門湖里區金山街道金安社區,記者看到“好人路”上展示著金安居民評選的年度十位社區優秀志愿者及其先進事跡。社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氛圍十分濃厚。

從2013年7月開始,廈門在全市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創新社區治理模式,也激發了社會自治活力。“過去入戶,常遇到‘我家沒事你別來’的閉門羹,現在熱情招呼‘進來喝杯茶’”。金安社區黨委書記吳麗敏說。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單位人”越來越為“社區人”所代替,社區成為城市最基本的治理單元。廈門主政者認為,城市治理必須與時俱進。“‘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就是以社區為基層治理基礎,通過發動群眾共同治理和統籌各種資源合力治理,形成政府、社會和居民良性互動的治理格局。核心是共同,基礎在社區,群眾為主體。”王蒙徽說。

記者采訪發現,“共同締造”帶來了“管理供給”的改變:從以往主要服務生產的諸如大橋大路的“大投入”,到服務生活的“房前屋后”的“小實惠”,市民群眾更多從身邊小事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今年6月開始,廈門市又將社區管理供給內容從“物質形態”延伸到“精神文化形態”,在全市推行“書院體制”,滿足群眾不斷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金安社區書院,記者看到,主課堂面積有100多平方米,目前設有科普、國學、人口、老人康樂等講堂,已開展了生命急救、兒童早教等課程。吳麗敏說,書院啟動以來,主課堂開課16次,分課堂開課30多次,有3500余人次聽課,打造了“家門口的精神家園”。

管理供給內容變了,供給方式也變了。“既是群眾需要的,也是群眾自愿的”。金安社區有人口2萬多,過去休閑場所少,根據群眾意見,先后建起了親子、養老等不同主題的涼亭步道,一共獲得了100萬元的“以獎代補”資金。“共同締造”開展以來,全市共實施“以獎代補”項目932個,覆蓋269個社區(村居),項目總投資3.41億元。

與此同時,對需要專業力量的服務政府不再“大包大攬”,服務質量得以提高。思明區把4個街道和4個社區的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委托給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運營。截至今年8月,市區兩級政府購買社會服務8753萬元。

“以往社區做什么多是上級號令,干部干、群眾看。現在必須政府群眾協商,干部、居民一起干,讓市民逐漸成為城市主人。”思明區委書記游文昌說。

從只重結果,到同樣重視過程,不少干部對走群眾路線有了全新認識。鎮海社區黨委書記蘇江圳說,“過去重在‘搞定上面’,完成各項考評,跑項目爭資金;現在重在‘發動下面’,收集服務需求,爭取群眾支持。”

干部工作方法在改變,群眾的參與熱情也在提高。海滄區院前社面貌一新就是得益于“社區達人”陳俊雄,他在外經商后返鄉發動年輕人成立了濟生緣合作社,從城市菜地項目入手,把鄉村旅游開展得紅紅火火。合作社社員林麗松說,“有六七個社員過去被視為‘問題青年’,文身、泡KTV、酗酒,現在有事業做,人也踏實了,共同締造把人也‘締造’了”。

共同締造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彌補了政府部門的“缺位”和“越位”。目前,全市城鄉社區建立了社區發展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社區自治組織966個,同比增長56%。

金安社區文明督導隊開始主要由低保戶構成,在“熱心大姐”魯惠芳帶領下,發展到50多人規模。一些低保群眾說,原來不知道怎么融入社會,現在為社區做點事情,得到大家認可,感覺自己“有價值了”。目前金安社區組建了合唱藝術團、漂書俱樂部、俏阿姨舞蹈俱樂部等10個“草根”社團,志愿者達2000多人。金安社區一項千人調查結果顯示,“共同締造”后群眾社區活動參與率超過90%,社區組織參與率達60%。

經由“共同締造”,“生人社會”逐漸變成“熟人社會”。比如,金安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一個車友俱樂部,倡導小區文明行車停車。中高考時候,這些中青年“車友”義務護送社區孩子去考試,深受好評。

不僅本土居民,在廈12萬臺胞以及外國人士也以不同形式參與社區管理。海滄區與市臺商協會簽訂協議,邀請臺胞擔任社區業委會主任和社區居民大學的榮譽校長。臺胞熊麒就說:“只有我們自己做的才是我們自己的。”

廈門市委常委陳小軍認為,城市的現代化,不僅是馬路、廣場、硬件設施的現代化,最核心的應該是人的現代化。社區是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個環節,是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結合點。“共同締造”讓居民從“小家”走向“大家”,把社區變成有溫度的家園,也讓居民在相互交流與合作中提高文明素養。

經過兩年“共同締造”實踐,目前廈門已打造176個典范社區(村居),另有160個取得明顯成效,民眾幸福指數大大提高。無論廈門本地人還是外來創業者,越來越多人選擇把自己的命運與這個城市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據統計,90%以上的常住居民為工作生活在廈門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