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順和)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正式掛牌成立,“自貿區”也從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轉化為廈門市民身邊實實在在的體驗。
家門口享受“海淘”的快感、與相關部門打交道越來越省時省事省錢、原本就頗為濃厚的“臺味”更加濃郁、跨境借款開戶等金融新政不斷釋放……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商家企業,都可以從中找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主題。廈門自貿片區正在成為一個聚集全球商機和釋放改革紅利的先行區。
跨境直購 家門口享受“海淘”快感
如今,廈門市民想要為孩子買奶粉時,腦中會出現一個新去處——自貿區。
從代購海淘到跨境直購,再到體驗中心四處開花,價格低、便捷、品類豐富的自貿區購物模式,給廈門市民帶來了采購全球商品的全新體驗。
去年7月,廈門正式啟動跨境電商直購進口業務試點,改變了海淘一族一般采取的代購或者轉運公司轉運方式,享受到了和在國內網購一樣的便利。
而作為跨境電商直購的線下延伸,“線下體驗+線上交易”的體驗中心也逐步成為商家布局的熱點。
8月,近2000平方米的沃洋優品廈門跨境直購體驗中心正式開業,開啟了大規模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項目的先河。隨后,廣州風信子攜手夏商集團打造的風信子跨境商品直購體驗中心,經營面積達2.8萬平方米。
導報記者獲悉,類似的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廈門自貿片區將籌建24個,總面積將高達34萬平方米。目前已開業10個以上,新的自貿商圈已經呼之欲出。
不僅如此,2015年10月,廈門還專門出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若干措施”,明確在現有電子商務專項資金基礎上增加預算,提高部分領域的扶持比例和限額,用于支持廈門跨境電商發展。
不過,隨著跨境電商實體體驗店越開越多,同質化問題或很快凸顯。如何做出差異化形成獨特優勢也將是對業界的一種考驗。
“臺味”十足 兩岸合作交流更開放
在大陸“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熱潮中,臺灣青年也在大陸快速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去年10月,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正式授予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牌匾。這意味著,大陸首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的“青年創業樂園”正式升格為“國家級”。該基地全國首創允許臺灣青年創業者以個體工商戶且無需外資備案進駐基地,為臺灣青年創客們進軍大陸市場敞開了大門。
對臺特色一直是廈門的優勢,在自貿片區,這樣的“臺味”更濃,海峽兩岸之間的合作交流也更加開放。
比如,率先實施“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的兩岸商品快速驗放通關模式,目前已有120種臺灣商品加入該計劃,比“大三通”模式節省2-3天時間。
率先試點開展海運快件進出境業務,廈金臺貨進口航線、海運快件常態化運作;率先創新兩岸移動互聯網、冷鏈物流市場合作機制。
在自貿片區,廈門還率先成立由兩岸知識產權領域知名人士組織的兩岸知識產權智庫,推出對臺招商聯盟合作機制,成立臺企快車服務中心和兩岸產業搭橋中心,為臺企投資入駐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各種先行先試政策的鋪路下,臺灣業者們也得以快速地搶占大陸市場先機。其中,首家臺資合資旅行社——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落戶,成為第一批在大陸取得入境、出境、赴臺等全資質的臺商旅行業者。
創新不斷 曾得到李克強總理“點贊”
新設立企業只需要向綜合窗口提交一份申請材料,3個工作日即可一次性領取載有唯一一個證照編號的營業執照,執照兼具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功能。
這是廈門自貿片區全國首創的“一照一號”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曾得到李克強總理“點贊”,并向全國推動,成為第一個可推廣、可復制的“廈門經驗”。
對于自貿片區內的企業來說,這樣更加省時省事省錢的改革紅利還有不少。
全面推行企業注冊全程電子化登記,企業設立登記“一網流轉、一表申報、一趟取照”,立等可取,商事登記更加便利;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實施關檢“一站式”查驗,推行國地稅一窗聯辦等。
實施“先銷售后繳稅”政策,改變企業需要先整批繳納關稅再逐步進行銷售問題,大大減輕了進口商的資金壓力,縮短了資金周轉期;“實時快速清關”更是加速了進口商品的流通速度,海關、國檢統一監管的實現,也從源頭上徹底杜絕了假冒偽劣現象。
據了解,目前,全省通報的109項創新舉措中,廈門片區有52項,18項為全國首創。其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被商務部推薦為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這種改革紅利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到自貿區挖掘商機。從掛牌日至2015年底,廈門片區累計新增企業超7500家,占全省三個片區新增企業數近六成,注冊資本超1100億元,平均月增幅25%。這意味著,在自貿片區,一天就會誕生30多個新的企業。
金融紅利 吸引全球資本匯聚
去年12月25日,一場高規格的金融支持廈門自貿片區業務推進會舉行,主題是如何更好更快地發掘自貿區“金融紅利”。
會上,12組廈門地區銀行與境內外機構達成合作意向,項目涵蓋境外人民幣借款、跨國企業集團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自貿區租賃企業跨境人民幣融資、區內設立外商股權投資基金等方面內容。
此前不久,繼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政策出爐后,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對外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天津、廣東、福建三地自貿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深化兩岸金融合作”是福建自貿區的主線。
這些金融紅利包括在資本項目限額內可自由兌換、統一內外資企業外債政策、開放人民幣境外證券投資、區內銀行可對臺跨境雙向借款等。其中,首次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為境外企業和個人開立新臺幣賬戶,開啟了境內開設新臺幣賬戶的先河,凸顯了對臺先行先試的特色,進一步開放了兩岸結算通道,豐富了兩岸結算業務。
其實,在此之前,廈門自貿片區已經先行先試。截至去年11月末,廈門自貿片區新入駐金融、類金融企業和投資公司共有740家,一批大陸兩岸特色金融機構集聚廈門自貿片區。
比如,跨境人民幣貸款“兩岸第一單”也在7月份正式落地;為17家跨國企業集團辦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累計調撥跨境雙向資金130.85億元;不斷拓展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群業務,開設代理賬戶71個,累計清算金額507億元。
今后,在廈門自貿片區,類似的金融紅利將越來越多。
據透露,廈門正在推動籌建廈門自貿區股權投資基金、臺商轉型基金等兩岸股權投資基金,設立6大國有金控集團,著力打造金融發展平臺。
同時,將出臺股權投資、融資租賃業、小額貸款等扶持辦法,積極發展融資租賃、股權投資和互聯網金融、航運金融等新興業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