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千條魚苗在一個池里“吃喝拉撒”,但養殖池內的水質卻清澈見底。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雯 圖/記者張奇輝)遠離廈門市區的翔安區小嶝島上,一個個新建的白色大棚一字排開,不久前,一批“新房客”剛搬進棚內,在塑料大棚里“安家”的竟是大大小小不同品種的各類石斑魚。
由于野生石斑魚的數量十分有限,近年來,人工養殖的石斑魚已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但雌雄同體的石斑魚也是最難以實現人工育苗的魚種之一。
為攻克石斑魚繁育和養殖難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開始向我省的石斑魚養殖企業輸出科研力量——2011年,廈門小嶝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福建省水產研究所9個石斑魚養殖產業的示范基地之一。科研單位主動伸出橄欖枝與企業“聯姻”,使廈門乃至全省的石斑魚養殖產業開上了快車道。
新技術:養殖池清澈見底 生產效率翻八倍
在小嶝水產的養殖工廠內,剛孵化的小魚苗,幾厘米至十幾厘米長的魚寶寶,甚至近一米長的親魚都居住在廠內的數十口水泥池里。
數千條魚苗在一個池里“吃喝拉撒”,但養殖池內的水質卻清澈見底,這都要歸功于廠內的封閉式循環水養殖系統——養殖池內排出的水經過沉淀過濾、微濾、物理及生物凈化處理、紫外線消毒殺菌等多道“清潔”工序后,再度回到池內循環使用。
據小嶝水產的工作人員介紹,循環水養殖模式通過技術手段確保養殖水質健康,魚類就不容易生病,這也就意味著,養殖過程中可以基本不用藥。
循環水養殖模式的經濟效益也顯而易見。小嶝水產也曾經歷過池塘養殖時代,過去,一噸水只能養殖出產10斤石斑魚,而現在,一噸循環水可以養殖60至80斤。工廠化養殖的另一個好處是石斑魚的上市時間可以人為控制,養殖效益顯著提升。
新品種:壯大石斑魚隊伍 一年可收回成本
在廈門唯一的石斑魚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示范基地里,令人感到新奇的遠不止是“大棚養魚”。
在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養殖與生物技術研究室副主任鄭樂云教授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基地的其中一口養殖池旁,一見有人靠近池邊,一群巴掌大的石斑魚寶寶立即涌上水面,游向人群密集處“要飯吃”。記者發現,這些小石斑魚的體表花紋與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幾種石斑魚都不一樣——鄭教授揭開了它們的“身世”之謎,小魚們的爸爸是基地內的龍膽石斑魚,而媽媽則是云紋石斑魚,去年下半年誕生的它們是國內首批規模化培育的雜交新品種云龍石斑魚?!八鼈兝^承了父母的優點,長得快、耐低溫、抗病力強。”鄭教授說,首批培育出的幾十萬尾魚苗已經“離家”去往全國各地的養殖基地繼續成長,壯大石斑魚家族隊伍。而對養殖業者來說,新品種魚苗的養殖性價比極高,基本上一年內就可收回成本。
石斑魚養殖規模和養殖效率的提升,最終受惠的是消費者。石斑魚的身價不再高高在上,昔日每斤動輒百元的石斑魚消費也日漸向平民大眾化轉型。據小嶝水產的工作人員介紹,基地內最便宜的石斑魚品種每斤價格僅為35元左右。
科研人員還將目光轉向了經濟附加值更高的石斑魚加工及其副產品的全值化和高值化利用。鄭教授告訴記者,石斑魚魚鱗和魚皮的膠原蛋白含量非常豐富,經高值化利用可制造出醫用、化妝品等功能性產品,這也是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和企業正在攜手主攻的新方向。
【數字】
2015年,廈門小嶝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廈門市海洋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小嶝水產目前不僅已擁有面積達250畝的養殖基地及1000平方米的加工廠,還建成一個石斑魚種質資源庫,培育赤點石斑魚、斜帶石斑魚等7種名貴石斑魚及良種種魚1000多尾,每年可人工繁育100萬尾以上石斑魚苗,養殖商品魚20萬尾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