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區后溪許溪上游河段溪流養護成效明顯。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溪口閘壩。(本報記者 王火炎 航拍器攝)
航拍鏡頭下的翔安九溪流域。(本報記者 王火炎 航拍器攝)
同安區東西溪汀溪河段經過整治生態環境大為改善。
蓮花水庫主壩閘門安裝場景。(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核心提示]
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 通訊員 謝善鋒)近日,廈門市在2015年中央水利投資計劃執行年度綜合考核中獲評優秀等級,位列3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的第6名。這是繼蓮花水庫主壩和副壩順利封頂、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實現大江截流之后,全市水利系統迎來的又一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水利系統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主動融入轉型發展,全力做好重大水利項目建設、溪流污染整治、水資源供給保障、防汛抗旱等各項水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為“美麗廈門”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數字】
5億元
爭取資金規模
創歷史之最
2015年廈門向中央共爭取了5億元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專項建設資金,其中年初爭取了2億元中央專項補助資金,去年底又爭取了3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貸款。這么大規模的中央水利專項補助在廈門水利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
1
重大工程建設
跨越發展
2015年實際完成水利投資24.06億元,超出年度投資計劃1億多元
2015年10月30日上午10時許,在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鎮207省道旁的上存水庫大壩施工現場,隨著建設單位負責人的一聲令下,龍津溪的河道中兩道巨大的圍堰開始了截流作業。挖掘機和鏟車迅速從兩岸將土石料向龍口傾倒,經過20分鐘的緊張施工,龍口合龍,龍津溪水改道從導流洞繞過施工現場向下游奔流。這是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上存水庫大壩的關鍵節點項目——大江截流。它標志著大壩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建設階段。2015年12月17日夜里,大壩進入碾壓混凝土澆筑施工階段,這座近30層樓高的大壩開始拔地而起。
列入全國重大水利項目的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2015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際完成投資8.45億,投資完成量達到前三年投資總量的兩倍。不僅順利實現大江截流,開始了上存水庫大壩主體的施工,還實現了“溪口——許莊引水隧洞”的全線貫通。
2015年,廈門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都取得了跨越式的進展,全年實際完成水利投資24.06億元,超出年度投資計劃1億多元,比2014年水利實際完成投資增加22個百分點,為廈門“十二五”水利建設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其中省市重點項目蓮花水庫全年完成投資6583萬元,水庫的主壩、副壩實現全面封頂,主壩的閘門也全部安裝到位,庫盆擴挖也完成了80%,為今年實現建成蓄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溪流污染整治
取得明顯成效
針對島外九大溪流展開了一場全域、全系統的水生態環境大會戰
集美碧溪農業公園內,5公里的綠道串聯起沿線優美的風景,清澈的許溪上,不時能看到白鷺靈動自由的身影。
站在同安東西溪交匯處的岸邊,只見清澈流淌的溪水、岸邊綿長的綠化帶,讓人充分感受到自然生態帶來的愜意。
海滄東孚街道洪塘村、過蕓溪小流域的Y型河道內,青綠的溪水潺潺流淌,河道兩側美人蕉、黃菖蒲、千屈菜等各種水生植物嫵媚動人,不時可見白鷺、池鷺等鳥類在河道內停駐覓食……
去年,在市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廈門針對島外九大溪流展開了一場全域、全系統的水生態環境大會戰,以統籌為手段,對山、水、田、林、路、村莊等進行系統的綜合治理。
在水環境整治的同時廈門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溪流不會陷入“治了又臟,臟了又治”的怪圈。去年建立和實行了市、區、鎮(街)三級“河長制”。為方便群眾監督,市水利局還統一在九條溪流干支流顯眼位置豎立了283塊河長制公示牌,公示牌標注河流河段起止斷面及其長度,公開河長、河段長姓名,標明環保、城管和水利等部門的舉報、監督投訴電話。
“三分治七分養”。廈門開創性地建立了溪流養護長效機制,參照公路養護措施,制定了《溪流養護管理辦法》,島外各區建立專業養護隊伍47支,養護河長576.54公里,溪流保潔率達到100%。
經過努力,全市九條主要溪流感觀明顯改善,溪水清了,河岸綠了,風景變美了,城里人記起了鄉愁,村里人找到了致富路,廈門趟出了一條全面推進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的新路子,打造出了值得驕傲的“廈門范本”。
3
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全面開展
初步實現“流域環境更加生態、財政投資大幅減少、工程效率持續提升”三大效果
同安區西源溪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于去年10月開始實施。按照原來的設計方案,工程需要征用大量土地,還要投入巨額資金挖掉河道內的江心洲、江心島,硬化岸坡,加高4.6公里長的堤防。特別是治理工程要清除3.8公里良好的護坡植被。
工程的實施過程,恰逢省政府部署安全生態水系建設,要求水利建設實現從“硬工程”到“軟自然”的轉變。在重新詳細勘察現場的基礎上,廈門水利部門對工程方案做出重大調整。首先取消了部分不必要的“硬”項目:除了滾水壩、交通橋、排澇管和引水灌溉管等必要建筑物外,其它岸坡整治、堤防加高、沙洲清淤等建設項目全部取消。調整后的治理工程不再用砌磚石護岸的方法保護河道,而是采取了生態防護措施。比如對確實需要防護的河段,改用打木樁、拋石護腳或種植樹木等生態防護措施加以保護,盡量保留坡面原有植被。調整后的治理工程還分段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不僅如此,河道內的天然砂石、水草、江心洲、江心島、河漫灘、濕地都被保留了下來,河道的原生態最大限度地得以保存,西源溪的鄉愁野趣也得以保留。
治理工程在方案調整后減少了100多畝占地面積,征地拆遷量極大減少,加上硬化工程的取消,節省了1200萬元資金。這些錢被用來美化河道風景,建設便民設施:工程在上游增設了風雨亭,還在兩岸增加了5公里景觀休閑步道,更對河道內的兩座閘壩進行改造和提升,做成了水瀑小景觀;工程在廢棄機磚場上改建鄉村健身休閑綠地,配套坐凳、垃圾桶、公廁等設施。去年11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西源溪下游河道不僅確保了防洪安全,提升了生態水環境,更為兩岸提供了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受到了臨溪居民的一致好評。
去年,廈門水利部門把全市10條39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全部按照安全生態的理念重新調整設計方案,初步實現了“流域環境更加生態、財政投資大幅減少、工程效率持續提升”三大效果,項目總投資從8.3億元減少到4.8億元,減少資金投入42.2%;征地拆遷量從3900畝減少到2000畝,減少了48.7%。廈門的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實施方案被省水利廳作為范本轉發至全省各市、縣推廣。
4
加快構建城市用水安全保障體系
明確“以蓄補引、引豐補枯”、外引內蓄并重的供水保障思路
市水利局一直把保障城市用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2015年全市供水安全保障思路更加清晰,在破解“水資源總量不足”、“調配能力有待提高”等瓶頸性問題方面取得突破。
市水利局邀請我國著名水資源專家、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牽頭組織編制完成《廈門市水資源戰略規劃(2015-2030年)》、《廈門市水資源安全保障近期重點行動計劃(2015-2020年)》,明確了“以蓄補引、引豐補枯”、外引內蓄并重的供水保障思路,推動構建以九龍江北溪水閘、長泰上存水庫、石兜水庫、蓮花水庫、汀溪水庫群、曾溪水庫等六大重要飲用水源地為核心的原水供應保障體系。九龍江北溪雨洪利用工程順利通過省水利廳組織的水資源論證評估。曾溪水庫改擴建工程初步列入全國“十三五”中型水庫建設規劃名單。
廈門還加快實施水源連通工程。通過原水高線連通推動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石兜水庫——蓮花水庫——汀溪水庫群實現連通,通過原水低線連通推動九龍江北溪水閘——集美泵站——翔安(曾溪水庫)實現連通,最終推動幾大核心水源形成相互連通、互為補備的供水格局。目前汀溪水庫群至翔安原水輸水工程段開工建設,蓮花水庫至西山段、蓮花泵站至汀溪四林泵站段、石兜水庫至西山段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去年廈門持續強化水資源管理,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了具體實施意見及考核方案,將省委省政府下達的任務指標詳細分解到各區。在2015年3月開展的全省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廈門位列全省第一名,市水利局被評為全省水資源管理先進單位。廈門還制定出臺《劃定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范圍和加強地下水管理工作意見》,在全省率先劃定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去年,省、市兩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斷面增加至44個,并在汀溪水庫水源保護區各行政村增設水質監測斷面,實現生態補償金發放與水質保護成效掛鉤。
5
防汛抗旱更加注重精準指揮
去年,廈門成功抵擋住5場暴雨和4個臺風的影響,全市因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比2014年減少79.2%
去年9月28日中午和29日凌晨,受臺風“杜鵑”和天文大潮疊加影響,廈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高潮位。特別是29日凌晨0時15分左右,廈門的潮位達到了762厘米,高出紅色警戒潮位2厘米。這個潮位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第二高潮位,為50年一遇。為了這個歷史罕見的高潮位,廈門海洋環境預報臺發布了風暴潮紅色警報。潮水導致思明區的廈港、開禾、鼓浪嶼鋼琴碼頭、鷺江道、中山路、民族路、大學路、湖里五通社區,以及海滄港區等31處兩次出現潮水倒灌。
為了應對臺風“杜鵑”,廈門于28日8時起全面啟動防臺風Ⅲ級應急響應,28日16時起,全市啟動防臺風Ⅱ級應急響應。各區以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嚴格按照預案要求,積極響應,有效應對,全面落實各項防御措施。全市626支應急隊伍14786人進入臨戰狀態。廈門警備區等部隊派聯絡員進駐指揮部,駐廈部隊950名官兵集結待命。各類搶險物資落實到位,其中大型抽水泵車21臺、抽水設備94臺、沖鋒舟27艘、編織袋55.89萬條、救生衣8077件、編織布4.48萬平方米、工作燈2515盞。調劑48套危改應急房源,用作島內危房住戶緊急撤離的臨時過渡用房。在臺風影響到來前,全市共組織5000多人次,檢查2000多處低洼地帶、危舊房屋、簡易工棚及易受潮水倒灌區域,逐家逐戶通知可能被淹沒區域的居民做好撤離轉移準備,及時轉移受威脅區域人員。緊急轉移5848人,轉移車輛58臺,勸導沿海沙灘和濱海景區游客1萬多人次。
去年,廈門成功抵擋住5場暴雨和4個臺風的影響,有效解決2015年年初同安、翔安歷史罕見的飲用水源緊張問題,全市因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比2014年減少79.2%。分區域分級別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更加健全,根據臺風暴雨影響范圍,在沿海、內地、山區等不同區域啟動相應級別。對外地游客的引導和服務更加到位,通過各類媒體滾動播報旅游景點關閉及恢復開放、輪渡航線停航復航、臺風動態消息等溫馨提示,提醒做好出行安排。水庫調度更趨科學,整個汛期所有水庫均在汛限水位以下運行,到汛末承擔供水任務的水庫基本接近滿庫,全市所有水庫總蓄水量比常年增加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