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隊伍:全市業余文保員147名 除了市文廣新局等部門的努力,在廈門文物保護工作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非科班出身,也沒有優厚待遇,卻長期在一線關注著文物古跡的情況。他們被稱為業余文保員,全市一共有147人。 “我們是從2013年開始組建這支隊伍的。”市文廣新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業余文保員的選拔首先依照就近原則。“文物古跡是宗廟類,我們就會找這個家族的成員,最好是還住在宗廟附近的。一些在公共場所的文物古跡,我們傾向與社區合作,通過居委會尋找責任心較強、家庭距文物保護單位較近的市民。”這些選拔出的市民還要經受一系列專業培訓課程,擁有基本的文物保護常識后才能真正上崗。他們的任務,不僅是對外講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還要關注文物本體的狀態,并隨時和市、區文物管理部門保持聯系。這只業余文保隊不僅緩解了文物保護工作人手吃緊的現狀,更重要的是讓文物保護成為群眾身邊事,成為群眾自己的事。隨著新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涉臺文物古跡的公布,這支隊伍還將進一步擴大。 一些期待:加強文物保護環境建設 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也離不開廈門市民的關注。此次公布的新一批文物中,就有市民自己申報的。不過在專家看來,社會整體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仍有待加強,廈門近年出現過一些這方面的問題——比如有的市民未聘請具有資質的專業設計和施工隊伍,自行組織維修古建筑;有的市民在政府置換性保護中提過高要求,影響了保護進度等。此外,還要進一步避免出現因建設而影響文物保護的情況。 廈門文化遺產眾多,文物保護責任重大。廈門文物部門表示,做好保護工作,既需要加大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更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對經費的管理使用配置。專家建議廈門建立文物保護一般性專項經費項目,從而可以更加靈活合理地安排部署文物應急維修、搶救發掘、突發性事件處置等工作。 【同步】 廈門文物保護工作 日益走向法制化 為依法懲治文物犯罪,保護文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這份司法解釋再度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法律遵循。 在廈門,除了《文物保護法》、《福建省文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外,廈門還不斷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法規制度建設,使全市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逐步由政府行政保護為主轉向法制保護為主,減少了主觀性和隨意性,增強了嚴肅性和執行力。廈門先后出臺了《廈門經濟特區歷史風貌保護條例》、《廈門市涉臺文物古跡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廈門經濟特區文化市場管理條例》《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鼓浪嶼建設活動管理辦法》《廈門市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 |
相關閱讀:
- [ 02-04]廈門:為兩千多處不可移動文物劃定“保護區”
- [ 02-03]文物保護單位串起廈門史 廈新增77處文物保護單位
- [ 01-07]現實版“盜墓筆記”是如何上演的?
- [ 01-06]廈門公布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過半位于鼓浪嶼
- [ 01-05]廈門新增5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六成在鼓浪嶼
- [ 01-03]歷時一年普查文物 同安上報古籍文獻1.5萬冊
- [ 07-08]28件抗戰文物在嘉庚紀念館展出 展覽時間至8月6日
- [ 06-02]廈門同安338歲土樓年久失修 維修費需上百萬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