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2】 中水回用“變廢為寶” 小花園吞下廈大一半污水 廈大把污水處理設備埋進地下,地面作為綠化景觀。 廈門大學王清明游泳館旁邊有一片休閑小花園,那里鳥語花香,還有一處美麗的景觀池,池里的水清澈見底。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景觀池里的水,竟然都來自廈大的生活污水。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片小花園的底下,藏著一個655平方米的龐大地下構筑物,這就是廈門大學校本部的污水及再生水處理工程。從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到成功“零排放”,廈大的污水截流樣本備受推崇。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廈大本部曾長期存在雨污混流的問題,生活污水均通過雨水管渠直排入海,造成學校周邊的白城海域水體嚴重污染。為改變這一狀況,廈大將校本部一分為二,白城、海濱一帶的污水接入廈門市市政管網,引到前埔污水處理廠;其他區域則由廈門中聯環公司就地興建一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將污水就地處理。 這個污水處理廠就是一個“巴掌”似的小公園,它改變了傳統的污水處理廠建設模式,把污水處理設備埋進地下,地面作為綠化景觀,廈大校本部每天產生的污水量約有6000噸,這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3000噸,其他污水引到前埔污水處理廠,整個校園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這個污水處理廠每天生產出的中水,雖不能直接飲用,但不僅可以澆灌花草,還能沖洗道路、公廁,給文慶湖、芙蓉湖等景觀湖進行生態補水,真正變廢為寶。 廈大這個休閑小公園只是一個縮影。在“十二五”期間,思明區一直不斷完善中水處理工藝及建設規模,擴寬中水回用途徑,將中水列為戰略資源;提高企業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及對廢水的處理深度,使企業成為中水使用的主體之一;將中水廣泛用于道路清洗、沖廁、城市綠化等方面,全面提高環島路兩側企事業單位中水綠化澆灌量。 【鏡頭3】 把“綠色”生活理念 落實到每個人身上 家住金榜的市民小張,最近越來越少開車上班,他說:“家門口就有公共自行車,騎車出門,環保健康還方便,何樂而不為?” 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已漸漸滲透到許多思明市民心中——便利的交通、健康的理念,讓大家不知不覺將低碳的理念貫徹到日常生活中,甚至變成了一種習慣。 市民林小姐告訴記者,以前出門,她面臨BRT、普通公交車的“抉擇”,現在還多了公共自行車,感覺十分方便。思明區一直鼓勵發展綠色交通工程,宣傳綠色出行模式。2016年,思明區將繼續構建以“地鐵+旅游輕軌+BRT”為骨架、以常規公交為網絡、以出租車為補充的大公交體系。此外,加大自行車道、步行道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推廣公共自行車服務運營。優化公交線路布置、提升乘坐環境舒適度、上下車方便度,提高BRT系統的公眾吸引力。 除了在硬件上提升,思明區更希望讓“綠色”生活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個人的身上,引導群眾在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綠色轉型”,弘揚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推廣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類,開展“低碳社區”建設,在全區范圍內培育形成綠色生態文化。 |
相關閱讀:
- [ 02-05]呂嶺路污水管道改造完工 呂嶺路北側報業大廈站恢復使用
- [ 01-22]廈門斥資近億攔截五緣灣污水 改造工程預計6月建成
- [ 01-20]集安路東段污水管網貫通 每年減少入溪污水200多萬噸
- [ 01-18]島內35個入海排水口全部截流 每天少“喝”9萬噸污水
- [ 01-07]廈門明年年底要基本實現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 [ 12-14]防治污染新舉措明年起實施 廈環保監管不留死角和盲區
- [ 12-11]廈門計劃投入20億元 用生態濕地“消化”農村污水
- [ 11-14]小區消防通道被堵污水四溢 味道臭業主苦不堪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