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小泳池游泳。 資料圖
廈門晚報訊(記者 蘇奇 通訊員 李琪彬 曹松霞 羅超)孩子在家有大人在就不會溺水嗎?有時,可能家長的視線只離開了幾分鐘,意外便發生了。近日,市民陳女士在家中讓寶寶在嬰兒小泳池中游泳,中途離開了短短幾分鐘便導致孩子溺水,險些喪命。
醫生提醒,不僅是家用小泳池,家長應對家中存在的隱患提高警惕,謹防兒童居家溺水事件發生,這些隱患可能只是由日常生活用品引發的。
案例1
寶寶家中游泳 險些命喪小泳池
市民陳女士為讓寶寶能經常游泳,特地購置了一臺進口的嬰兒游泳設備。2月12日晚上7時許,陳女士和往常一樣給寶寶準備好熱水,想讓寶寶舒舒服服地游個泳。她給寶寶脖子上套好小泳圈后,便把寶寶放進水里。隨后,陳女士到臥室取出干凈衣服,以便稍后給寶寶換上。可短短幾分鐘,陳女士從臥室出來時,竟發現寶寶的泳圈整個翻了過來(可能是寶寶腳踢泳池壁造成的),腦袋泡在水中。
陳女士趕緊將寶寶從水里抱出來,并喊來丈夫。夫妻倆憑著印象手忙腳亂地為寶寶進行了簡單的心肺復蘇,寶寶也吐出了一些水,但仍沒有呼吸。陳女士和丈夫趕緊將寶寶送到了市中醫院急診搶救。此時距發現寶寶溺水已過去了十幾分鐘,寶寶的臉色已經發紫。
送到醫院后,經過20個小時的持續搶救,寶寶終于脫離生命危險,恢復了自主呼吸。不過,據負責搶救寶寶的兒科主治醫師羅建勛介紹,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于窒息時間較長,可能對寶寶腦部會造成影響,有待后續進一步觀察及相關檢查來評估。
案例2
大人一不留神 寶寶玩水栽進水桶
小明(化名)是家中獨子,媽媽專門辭職在家照顧他。2年前,剛學會走路的小明總愛在家里跑來跑去。小明家用水很節約,總在衛生間放置一個水桶,將洗衣、洗菜的廢水拿來沖馬桶。出事那一天,小明見媽媽去陽臺洗衣服,便跑到衛生間的水桶邊玩水。不料,一不小心竟一頭栽了進去。大約兩分鐘后,媽媽聽到動靜跑過來時,小明已經溺水窒息,面色憋得發紫。
媽媽手忙腳亂地給孩子做人工呼吸、胸部按壓,后來將孩子送到市中醫院兒科搶救。“好在孩子溺水時間不長,送來比較及時,不然可能就醒不了了。”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一民日前告訴記者,小明送來時,因窒息缺氧嚴重,已出現了肺水腫、腦水腫,處于淺昏迷狀態,醫生馬上采取清理呼吸道、吸痰、上呼吸機輔助通氣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幸虧搶救及時,才保住一條小生命。
【提醒】
要去開門或接聽電話
先把寶寶包好放床上
俗話說,“牛腳印里也能淹死人”。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一民說,過去用水井汲水,常會有孩子掉入井里溺亡。如今,家中盛水的容器相對少了,但仍不能放松警惕,比如水桶、水盆、水缸、浴缸、魚缸、馬桶等,蓄水量看似不大,但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溺水死亡。
中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羅建勛提醒家長,不僅僅是洗澡游泳時要做好看護,平時應把通向浴室、廁所、廚房的門關緊,還可在浴室門外較高處安裝一個插銷,不用時就把插銷插上。
他們提醒,給寶寶洗澡時聽到敲門或電話鈴響時,不能將寶寶放在澡盆里就離開。應把孩子用毛巾包好,放在搖籃或有欄桿的床上,再去開門或接電話。
孩子溺水后不要慌亂
先拍打再做心肺復蘇
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一民說,當救起溺水的孩子后,要先判斷其意識、呼吸、心跳是否存在,拍打背部的同時在5-10秒內檢查其呼吸,觀察胸廓起伏,若有反應、有呼吸,則還有生命體征。應先處理呼吸道,把口鼻內的泥沙、雜物清理干凈,防止窒息;如果發生心跳驟停,在救護車趕到前,應馬上進行心肺復蘇,步驟是打開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讓孩子仰臥在堅硬的地面上,讓其仰頭,用手往上提下頜幫助打開其氣道,然后一手捏鼻子,一手把其嘴巴打開,嘴包住嘴向內平緩吹氣,假如胸廓有起伏則證明吹氣有效。每進行一次人工呼吸就要做胸外按壓3-5次,直到孩子唇色、臉色好轉或救護人員來到。另外,溺水兒童體溫較低,一定要注意保溫,可加蓋一條大毛巾或毛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