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時政 > 正文

廈門市委統戰工作會議召開 王蒙徽出席并講話

2016-03-03 11:35:38藍碧霞?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廈門日報訊(記者 藍碧霞)昨日上午,市委統戰工作會議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近年來廈門統戰工作取得的成效,全面部署今后一個時期廈門的統戰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出席會議并講話。

市委副書記、市長裴金佳出席會議,市委副書記洪碧玲主持。

王蒙徽指出,近年來,廈門統一戰線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緊緊圍繞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建設新福建、建設美麗廈門的目標,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隨著我們黨所處的歷史地位、所面臨的內外環境、所肩負的使命任務的深刻變化,統戰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任務更加艱巨,挑戰更加嚴峻。從廈門情況看,統戰工作范圍廣、任務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五大發展”示范市的目標任務需要更廣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做好新形勢下的統戰工作重要而迫切。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統戰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努力把統一戰線發展好、把統戰工作開展好。

王蒙徽強調,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廈門大局,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對統戰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加強廈門統戰工作。要理直氣壯、充滿信心地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做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工作,大力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開展民主監督、加強自身建設。要堅持團結引導與探索創新并舉,進一步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把優秀的黨外知識分子放到重要崗位上,適當加大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安排力度,切實讓優秀黨外知識分子展露才華。要堅持鼓勵支持與教育引導齊抓,進一步做好非公有制領域統戰工作,積極打造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營商環境,努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推動形成健康的政商關系,規范非公經濟人士參政議政,進一步加強工商聯(總商會)組織建設。要堅持依法管理與積極引導相結合,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切實提高民族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堅持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團結更多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積極參與美麗廈門建設,為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服務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要堅持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并重,進一步做好黨外代表人士的培養使用工作。

王蒙徽要求,要切實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領導,為做好新形勢下的統戰工作提供堅強保障。各級黨組織要帶頭廣交深交黨外朋友,切實承擔起抓統戰工作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廣泛凝聚合力,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加強隊伍建設,切實配齊配強基層統戰工作力量,不斷開創廈門愛國統一戰線事業新局面。

會上,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菱作了《中共廈門市委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的實施意見》說明。市領導詹滄洲、葉重耕、陳秋雄、林文生、張燦民等出席會議。

會后還召開了全市統戰部長會議。

【鏈接】

為建設美麗廈門匯聚強大合力

市委統戰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摘編

【核心提示】

3月2日,市委統戰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省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對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統戰工作進行了部署。

為進一步發揮統一戰線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工作中的作用,全市統一戰線圍繞改革發展和穩定和諧,創新工作,凝心聚力,為推動廈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有力促進了廈門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和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畫出了助力廈門發展的最大“同心圓”。會上,思明區、湖里區、海滄區和市農業局、市工商聯等5個單位書面交流了經驗。本報今日特選登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思明區】

支持黨派基層建設服務幸福思明發展

思明區委、區政府與民主黨派協商議政

思明區作為中心城區,八個黨派齊全,且均成立基層委員會(總支)。截至2015年12月,共有黨派成員3703人,104個支部(社)。

暢通知情參政渠道

思明區定期召開區情通報會、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會等,暢通民主黨派知情參政渠道。區委主要領導堅持為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年度調研直接出題,2010年至今,思明區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共完成調研報告近300個。2015年,思明區將“社會治理創新”列為區級專項重點課題,為探索社會治理創新出謀劃策。區還就各民主黨派完成的38篇調研課題與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共同研究,確定涉及商貿、旅游、科技、自貿試驗區建設等方面的8個事關思明區長遠發展的議題參與協商議政。

思明區堅持每年組織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開展實地考察調研,先后組織參觀考察兩岸金融中心、廈港家政綜合服務中心、區生產促進中心、中華街道“街巷游”重要景點、廈門自貿試驗區象嶼片區、廈門精圖科技有限公司、龍山文創園、觀音山旅游集散中心等地,圍繞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思明區轉型升級等調研獻策。

思明區定期編輯的《黨外人士建言專刊》至今共編輯45期,收集各類建言文章320余篇,為區委、區政府不同時期的決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同時,收集上報的100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被上級有關部門采用。

規范基層黨派工作機制

思明區委大力支持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加強領導班子建設,25名區級黨員領導干部與65名黨外代表人士建立聯誼交友制度,注重培養年輕的民主黨派代表人士。2015年民革思明總支和致公黨思明基層委換屆,民革思明總支11名班子成員中,有7名是70后,其中有4人擔任副主委;致公黨思明基層委班子成員中也有70后委員4名。區委統戰部堅持牽頭協調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輪流舉辦黨派季度聯席會,提升基層黨派自身建設水平。

為民主黨派基層組織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大幅度增加民主黨派基層組織活動經費;專門安排200多平方米辦公場所作為區民主黨派活動中心,并撥專款購置辦公設備;堅持每年撥專款為各民主黨派聘請兼職聯絡員。

結對共建提升社會服務成效

思明區大力支持民主黨派基層支部(社)與街道(社區居委會)結對共建。目前,52個民主黨派支部(社)與轄區10個街道的50個社區簽訂雙向服務協議,共建覆蓋率達80%。引導各民主黨派積極踐行“同心”理念,開展捐資助學、醫療義診、法律咨詢、社會扶助等同心服務活動;連續七年組織“百名律師進社區”活動;為社區群眾開設健康保健、金融理財、法律維權等知識講座,把社會服務寓于促進民生保障、構建和諧社會和“美麗廈門·幸福思明”的建設中,得到廣泛贊譽。

【湖里區】

舍得崗位著力培養加強黨外干部隊伍建設

湖里區開設黨外干部培訓班。

湖里區堅持把加強黨外干部隊伍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現有黨外干部103人,其中,區級領導4人,處級干部10人,科級干部38人,科員以下干部51人。8個部門和2個街道配備了黨外領導干部;其中區發改局、商務局、統計局、人大財經工委、紅十字會等5個部門配備了黨外正職領導。

一人一檔及時發現培養黨外人才

2012年底,湖里區委組織部、統戰部聯合對黨外干部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并制定下發了《湖里區2012-2016年黨外干部隊伍建設規劃》,對黨外干部的教育培訓、實踐鍛煉、跟蹤考核、推薦選拔等作出具體部署。

每年分批次安排黨外干部參加培訓,同時,依托區委黨校每年至少組織1期黨外干部專題培訓班。推進黨外干部實踐鍛煉,積極選派黨外干部到急難險重一線掛職鍛煉。近兩年,共選派22名黨外干部到街道、重點項目指揮部掛職鍛煉,有重點地挑選優秀黨外干部赴省外掛職鍛煉,拓寬了黨外干部的視野。

在黨外干部管理上,將全區103名黨外干部個人信息納入干部信息專項數據庫,,注重收集干部工作業績、獎懲考核、培訓掛職等情況,為區委評價、選任黨外干部提供數據信息參考。設置黨外干部談話室,每位新上任的黨外干部,區委領導都要安排談話,促其健康成長。

不拘一格大膽任用黨外干部

2012年以來,經推薦考察,湖里區共提拔使用黨外干部32人次,其中處級4人。

在重要崗位實職安排。湖里區黨外干部在政府工作部門的配備比例達到25%,且均在發改、商務、統計等主要經濟部門任職。目前,區發改、商務、統計局局長和區大人財經工委主任、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由黨外干部擔任;2個街道配備了黨外副主任,區發改、建設和市政園林局等3個政府工作部門配備了黨外副職。2015年,經培養選拔,1名無黨派干部已成長為正處(副局)級領導干部。

突破體制安排。湖里區對部分特別優秀、業績突出的黨外干部,通過鍛煉使用,突破事業單位身份的瓶頸,將其任用為重要崗位的領導。

落實政治安排。目前,湖里區103名黨外干部中有2名被推薦為市人大代表、1名被推薦為市政協委員、3名被推薦為區人大代表、9名被推薦為區政協委員。黨外干部在本職崗位發揮作用外,還圍繞全區自貿區建設、創新創業、生態文明等重點工作參政議政,撰寫提案議案19件、意見建議26件,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提升跨越發展和“美麗廈門·創新湖里”建設作出了貢獻。

【海滄區】

將心比心做服務打造兩岸同胞新家園

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已舉辦八年,兩岸民俗文化交流活躍。

近年來,海滄深入挖掘臺商投資區優勢,著力營造一流國際營商環境,打造兩岸同胞融合的新家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第六屆、第七屆海峽論壇期間,連續兩次到海滄視察并肯定了海滄新家園建設成效;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等領導也分別視察海滄并肯定海滄對臺工作。

以文化認同融合共同思想基礎

作為設立最早的國家級臺商投資區、閩南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匯集地,海滄在兩岸宗教、宗親、民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推進對臺交流合作,夯實了兩岸同胞融合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宗教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保生大帝的祖庭青礁慈濟宮成為國臺辦“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優勢,成功舉辦了八屆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發揮佛教文化作用,舉辦了兩岸青年禪文化體驗營、兩岸佛教文化攝影大賽、佛教音樂交流會等活動,成為兩岸宗教、商貿、文化、旅游、社區等領域交流合作的平臺。

在宗親文化交流方面,推進“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兩年來海滄區共撥付補助資金130多萬元,鼓勵支持“謝、顏、莊、楊”等12個姓氏宗親開展對臺交流活動。截至去年底,僅臺灣顏氏宗親組團來訪34批近千人次,海滄宗親也組團赴臺參訪11批200多人。

在挖掘共同文化元素方面,海滄連續兩年舉辦了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和兩岸特色廟會,還以中華傳統文化、閩南文化、體育文化等為載體,舉辦了兩岸漢字節、世界閩南文化論壇、兩岸教育論壇、兩岸青少年帆船比賽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兩岸同胞在各領域的交流溝通。

以共建社區融合生活載體

海滄區結合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和臺灣社區營造的理念,發動臺商臺胞主動參與到社區治理和社會服務中。選取興旺、綠苑、山后、院前社等社區項目,作為“兩岸社區共同締造”項目,與兩岸專業人士聯手打造。組織村居及社區與臺灣、金門互訪交流,交流兩地治理與發展經驗。在海虹社區成立社區居民大學,引入臺灣社區“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深受居民喜歡。

海滄區還與市臺商協會簽訂《共同締造美麗廈門協議書》,發動廣大臺商臺胞積極融入社區生活,共同打造兩岸同胞溫馨家園。

以創新創業理念融合兩岸發展動力

海滄區以自貿區內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海聯商務大廈以及東孚大曦山和青礁院前社等兩岸青年創業項目為平臺,聚焦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發展,努力推進兩岸青年創業項目落戶,促進兩岸青年創業交流。截至2015年底,已有135家企業申請入駐,已進駐辦公37家,其中臺資占70%以上,臺籍股東及員工56人。

為努力做好臺灣青年工作,舉辦兩岸青工技能大賽、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頒獎晚會暨“海絲尋夢”兩岸四地優秀舞蹈展演,邀請臺胞青年夏令營營員參觀自貿試驗區、青礁村院前社,增進兩岸高校學生和青年的深入交流交往。

以義工理念融合志愿互助精神

海滄以長庚醫院志工服務為基礎,融合臺灣志工文化和大陸志愿者服務精神,設立兩岸義工交流合作工作室,成立兩岸義工聯盟,打造“臺胞義工志愿行”品牌,并獲評“中國政府創新十佳經驗”和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聯盟成員單位、民進海滄總支成員陳雅琴的“兩岸陽光故事家族”項目入圍中國社會創新獎。

【市農業局】

密切對口聯系

黨派知情問政更精準

民革市委和市農業局課題組前往江蘇,調研“發展現代農業種苗業”。

近年來市農業局著力抓好與民革廈門市委的對口聯系,在思想認識、強化機制、分工落實和經費保障上不斷創新思路、創新內容、創新方法,通過建立文件資料交換、重點課題聯合調研、領導走訪、重大事項通報、重大活動參與等制度,深化聯系內涵,提升工作實效。

交心通氣對口聯系有聲有色

市農業局黨組十分珍惜與民革市委的對口聯系,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做到了年初有計劃,年中有分析,年終有總結。

農業局黨組及時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局黨組書記、分管領導均積極與民革市委領導溝通,交心通氣,互通情況,卓有成效地開展各項對口聯系工作,并把做好對口聯系工作納入局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年度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內容。為推動對口聯系工作順利開展,市農業局除了從人力保障外,每年還撥付專項經費,用于與民革市委聯合開展課題調研工作。有了人力和經費上的支持與保障,對口聯系工作就有了強力后盾,工作開展起來有聲有色。

制度保障激發黨派建言獻策熱情

市農業局與民革市委先后建立了文件資料交換、重點課題聯合調研、領導走訪、重大事項通報、重大活動參與等工作制度,推進了對口聯系工作的制度化、經常化、多樣化。

信息互換增進了往來。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文件指示和新出臺的政策文件、工作動態簡報、計劃總結等,都能及時傳遞給民革市委,以便有效建言獻策。定期走訪加深了感情。局黨組與民革市委每年至少1次召開對口聯系會議,局主要領導堅持定期或不定期走訪。此外,還通過參加各類會議相約見面。邀請參與重大活動對接了工作。農業局在重要工作中,都會邀請民革黨員中的專家學者參與調研,,既擴大了民革市委對“三農”工作的知情面和知情度,也發揮了民革市委的建言獻策和民主監督作用。與此同時,局領導也應邀參加民革市委舉辦的參政議政工作表彰大會、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等重要活動,雙方在雙向互動中,深入交流,增進共識。

深度合作“三農”工作穩步發展

民革市委每年初都與市農業局商定調研課題,簽訂課題調研協議書,開展聯合調研或委托調研。2010年-2015年共開展聯合調研課題7個,其中轉化為市政協大會口頭發言3個,書面發言3個,集體提案9個。特別是2014年-2016年連續三年,民革市委均以關注三農問題為主題,在市政協大會作發言,得到市領導的批示和重視。

近年來,民革市委先后提了7件涉農提案,對每一件提案,市農業局都給予認真回復,真正做到了“辦理一件提案,促進一項工作”。通過提案工作,促進提案雙方了解“三農”,共助廈門“三農”工作向現代化科學化發展。

【市工商聯】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為非公經濟護航

2015年9月,廈門首批30家市級龍頭骨干民營企業得到認定。

2015年,廈門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大環境下,完成生產總值3466.01億元,增長7.2%,增幅高于全國水平,其中非公經濟為廈門靚麗成績單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什么令民營企業家在經濟“寒冬”中信心滿滿?是什么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逆勢中上揚?答案可在市工商聯所作的經驗交流匯報中窺見一斑:堅持理想信念教育、精準幫扶措施、暢通訴求反映渠道……正是這種全市上下“尊商、重商、親商”的良好氛圍,堅定了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激勵更多人投入到創業夢想中。

找問題明方向凝心聚力實現新突破

非公經濟人士在想什么?遇到什么困難?我們能幫他們做什么?近兩年,市工商聯力求在“潤物細無聲”中引導非公經濟人士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助推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和代表人士健康成長。他們與市經管學院等合作辦班,打造出了“廈門民營企業骨干培訓班”、“廈門市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總裁)高級研修班”等商會培訓品牌;依托總商會各專委會平臺,推動優惠政策落地;通過廣發倡議書、組織“百商萬人獻血”等公益活動,引導非公經濟人士誠信守法、回饋社會;市工商聯于2014年初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員會,目前,廈門總商會青委會已成為國內較為知名的創二代精英團體。

搭平臺鋪路子促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經濟的橋梁和紐帶,市工商聯主動收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梳理歸納、上報領導,督促辦理。2014年6月,在市工商聯的推動下,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在一定范圍內解決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市工商聯還通過形式多樣的考察調研,掌握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反映民營企業訴求。如根據民營企業抱團發展,做大規模的強大需求,牽頭成立了“廈門市民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根據民營企業迫切希望組建民營銀行的需求,牽頭成立了“廈門商匯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持續落實“閩商回歸計劃”等,實行精準招商;以自貿試驗區民企招商為重點,每月派出招商小分隊赴國內重點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截至2015年11月底,在自貿區注冊的企業總數為15353家,其中民營企業14522家,占所有企業的94.5%。

2015年,市工商聯共組織了八場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聽取企業家代表反映問題。在2016年的兩會上,柯希平主席代表工商聯作了題為《切實清費減負降低企業成本,提升廈門實體經濟競爭力》的大會發言,引起了市領導對廈門企業成本問題的高度重視。

強基層補短板做大做強總商會

由于歷史原因,長期以來,市工商聯直屬商會數量少,覆蓋面小,代表性不強,2014年開始,市工商聯強化團體會員平臺建設,大力發展團體會員。通過兩年的努力,工商聯團體會員由原來的8家發展到121家。為做強做大總商會,市工商聯不斷細化、調整管理辦法,使商會組織的組建、管理做到有規可依。為促進商會組織間溝通交流,制定了區商會會長聯席會及掛鉤聯絡員制度、全市經濟類商(協)會秘書長聯席會議制度和所屬行業商(協)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這些平臺,各商(協)會之間加強了聯絡與交流,極大地促進了廈門商(協)會工作的健康發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