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作為廈語電影拍攝地的大同路。
廈語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
廈門日報訊(文/盧志明 武瑤瑤 程雨姣 圖/洪卜仁 滕夢瑤 武瑤瑤)廈門是廈語電影(即“廈門話電影”)的重要發(fā)源地,在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上,可謂花開別樣,其獨樹一幟的歷史風華與傳播脈絡,最近成為了臺灣以及海外相關人士關注的焦點。上世紀三十年代,廈語電影嶄露頭角,后來曾風行一時,不僅在閩南廣受歡迎,也成為了香港、臺灣及東南亞等地觀眾的摯愛。近日,本報記者為挖掘這一本土文化,訪專家、挖史料、尋史跡,揭開了廈語電影的繁華往事和鮮為人知的故事。
廈語電影
演繹一段摩登歲月
廈門文史專家郭坤聰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說,“上世紀三十年代廈語電影就在廈門出現(xiàn)。”
郭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收藏,一張張思明戲院、金城戲院、中華影院曾放映過的影片海報,也是那個時代最摩登的記憶。早期的廈語片有《陳靖姑》、《陳三五娘》、《梁山伯與祝英臺》,后來還有《番婆弄》、《查某愛吃醋》等。影片熟悉的廈門鄉(xiāng)音為藝術增添了一份親和,也加深了觀眾的地緣感。
最讓郭老難忘的“廈語片”是由廈門姑娘鷺紅主演的電影《相逢恨晚》,該片由菲律賓僑商伍鴻卜及戴佑敏等人在香港組建的“新光影業(yè)公司”拍攝,是香港出產(chǎn)的第一部“廈語片”。曾先后在東南亞多地和臺灣上映,成為了香港“廈語片”的開路先鋒,深受閩南籍僑胞和臺胞的喜愛。
上世紀五十年代廈語影后《小娟專輯》。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廈語電影廣告。
備受僑胞矚目
催生臺灣閩南語電影
郭坤聰先生告訴我們:“廈語片曾經(jīng)輝煌一時,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總產(chǎn)量超過300部,廣泛發(fā)行于臺灣、香港和南洋等地,充滿鄉(xiāng)情的廈語片保持著極高的賣座率。我們從一張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廈門廈語電影廣告中看到了“廈語電影萬戲之王”、“福建僑胞必看”、“新加坡人必看”、“福建僑胞一致矚目”等廣告詞匯。
廈語電影還催生了同屬閩南語系的臺灣閩南語電影。據(jù)記載,1949年,臺灣引進了第一部廈語古裝戲劇片《雪梅思君》,獲得熱烈的回響。上世紀五十年代,廈語片大量進入臺灣。幾年后的1955年臺灣的《六才子西廂記》被認為是第一部臺灣閩南語電影。
鄉(xiāng)音鄉(xiāng)影
廈門元素為影片增色
專家指出,廈語電影中有幾個重要的廈門因素。古裝的廈語電影中,一般都采用南音配音,把古老的南音較好地應用在電影配樂中。我們有幸取得當年廈門影星小娟與南音樂師配曲的現(xiàn)場照。
廈門籍影星在廈語電影中熠熠生輝,鷺紅的處女作《相逢恨晚》的成功,為廈語片帶來了一股清風。后來和鷺紅一同出演廈語片《兒女情深》的女孩“小娟”,也是廈門人,因其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出色反串,摘得臺灣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后又憑《花木蘭》榮獲“亞太影后”的桂冠。廈語影星中的小雯、胡同、鷺芬等也都是廈門人。
廈語影片中廈門城市形象為影片增色不少。拍攝《相逢恨晚》時,選擇在大同路一帶取景。后來廈門的街市和一些著名樓房,如鸚哥樓、伍芳樓等,也成為拍攝背景。特別是1948年新光公司拍攝的“鄉(xiāng)愁”紀錄片《廈門風光》,展示了虎溪巖、白鹿洞、南普陀、鼓浪嶼、中山公園等廈門景觀,受到僑胞臺胞的喜愛。
影星鷺紅。
【揭秘】
洪卜仁:
我與鷺紅的
校友緣
說到廈語電影中的那些名角,接受我們采訪的洪卜仁先生說,必須特別提一下鷺紅,他和這位影星還有同學之誼:當時鷺紅在廈門第一女子中學,而他在廈門第一男子中學,在抗戰(zhàn)時期,兩所學校合稱為“廈門一中”,因此,他們成為名符其實的校友。最值得回憶的是,鷺紅還未出名前,他們倆就已認識,如今,年至耄耋的鷺紅女士定居香港。上世紀90年代初期,鷺紅回廈,他們曾一起參加了廈門一中的校友會,洪卜仁到香港時也曾與她敘舊。
洪卜仁揭秘,鷺紅有個姐姐叫鷺芬,也是廈語電影的影星,而鷺紅走上影星之路純屬偶然,她當時是被一位導演看中,劇情需要一位純真的女孩形象。那時,19歲的鷺紅“顧盼間如盈盈秋水”,是學校文體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演出過《雷雨之夜》等話劇,齒若編貝,濃發(fā)如云,溫文平和,自然清新的南國兒女氣質與電影要求契合,立刻被選中。洪卜仁說,鷺紅曾坦言:“當時其實很懵懂,并不了解電影。”作為銀幕新人的她,戲里戲外都十分努力,最終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可以說,她的處女作《相逢恨晚》的成功促使了廈語片迎來一段歲月風華。
文/圖 滕夢瑤 張伊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