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健的吃貨繁殖季節,雌雄白鷺分工合作,一個覓食,一個看家。
市花襯市鳥在一片三角梅花海中,白鷺的靚影格外清晰。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汪長福 林桂楨 實習生 張嘉玲 圖/記者王火炎姚凡(除署名外))這幾天,大嶼島的白鷺有點“懶”,大白天也不愛出去覓食。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說,因為它們有更重要的事——筑巢繁殖!
作為廈門市鳥,白鷺的一舉一動備受各界關注。廈門對白鷺保護工作十分重視,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廈門目前能夠“引鷺筑巢”的營巢地并不多,一些人為活動影響白鷺的繁衍發展。
今年是廈門市花、市樹、市鳥確定30周年,記者走訪了筼筜湖湖心島、西堤一帶、集大白鷺林,與專家一起遠距離觀察這些繁殖期內的白鷺,希望呼吁市民都來關愛保護白鷺。
>>大嶼島
白鷺夫妻聯手蓋“海景房”
目前,廈門的鷺鳥營巢地主要是大嶼島和集美大學。
“大嶼島的白鷺開始筑巢繁殖!”對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朱開建來說,3月份在島上出現這種情況,令人振奮。
“在保護區聚群營巢繁殖的主要是白鷺、夜鷺、池鷺和牛背鷺。”朱開建說,每年3月初,它們就聚集到保護區進行繁殖,“一般是在距離地面三四米高的相思樹、榕樹等樹上筑巢。”白鷺筑巢不容易,它們用嘴銜起一根十幾厘米長的枝條,慢慢搭在樹杈上,直到搭牢為止。
朱開建觀察發現,白鷺是“一夫一妻”制,筑巢也喜歡“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模式,“有時老公出去叼枝條,老婆在樹上用嘴接住搭巢。不過,也有可能是老婆去找枝條,老公搭巢。”
辛勤勞動兩三天后,一對白鷺夫妻的“海景房”就搭好了,不過都算是“小戶型”。
“鷺巢直徑為30厘米到50厘米,可以產4到6枚卵。”朱開建說,大嶼島上的鷺巢很密集,10平方米的區域就有10到15個巢,鷺媽媽孵卵22至24天就可以孵出一窩小鷺鳥,“小鷺鳥剛孵化出來時,皮膚是裸露的,眼睛是閉著的,鷺爸鷺媽共同照顧孩子,一個用身體溫暖孩子,另一個出去覓食,回來再喂養孩子,直到雛鳥長大(30天左右)后可以自己外出覓食。”
朱開建表示,白鷺的孵化率較高,但不意味著白鷺數量會越來越多,因為這和整體的環境容量息息相關,“除了成活率,鷺鳥還要面臨天敵以及食物等問題。”對于白鷺的保護,繁殖期最為重要,因為這一時期的白鷺最敏感,如果有人為的強烈光線和噪音,它們可能會馬上放棄這個繁殖地。因此,工作人員進行24小時巡查,禁止外來人員進入保護區,將人為干擾降到最低。
>>集大白鷺林
3月搶配偶,4月“合家歡”
昨天下午,記者在集美大學學生環保協會觀鳥小組組長高曉鳴帶領下,來到集美大學白鷺林。
不見其“鷺”先聞其聲,記者剛踏進白鷺林,就聽到白鷺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循聲而去,果然別有洞天:一塊不到100平方米的綠色“半島”表面,點綴著密密麻麻的小白鷺、夜鷺、牛背鷺等,僅肉眼可見的就有一百來只。
白鷺撲騰著翅膀,競相追逐,有的甚至打起架來。高曉鳴告訴記者,這是白鷺在爭配偶。“平時沒這么多白鷺,2月底才多了起來。”根據觀察,白鷺林是鷺鳥營巢地,每年大約3月,白鷺都會從別處飛來筑巢、繁殖,等雛鳥孵化出來后再飛走,“4月份是鼎盛時期,大鷺小鷺‘合家歡’,白鷺林就像下了雪一樣,白花花一片。”
借助望遠鏡,記者看到,白鷺頭頂上長出了兩根沖天羽毛,脖子和背上也長出了長毛。高曉鳴介紹說,這些都是“飾羽”(繁殖羽)。
大嶼島鷺鳥繁殖過程
求偶交配
銜枝筑巢
產卵孵化
養育雛鳥
【提醒】
鷺鳥在繁殖 請不要打擾
在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白鷺等眾多鷺類是主要保護對象。十幾年來,為了科研需要,朱開建和同事深入島上,在盡可能不打擾白鷺的情況下,遠距離觀察拍攝,拍出一系列白鷺在繁殖期的行為照片。
他提醒記者及廣大市民,千萬不要去干擾白鷺,因為這一時期的白鷺最敏感,如果有人為的強烈光線和噪音,它們可能會馬上“棄巢”。
因此,我們選擇了遠距離觀察,圖片則采用近年來朱開建陸續拍攝的照片,以及本報攝影記者近兩年來捕捉的動態圖片。
【白鷺棲息地】
筼筜湖湖心島是白鷺喜歡落腳的地方。(航拍器攝)
【集大白鷺林】
白鷺林的鷺鳥數目不少。
【鳥界的競爭】
求偶旺季,為了追求真愛,鷺鳥常常“打”起來。
【空中秀恩愛】
這兩只鷺鳥“比翼雙飛”,似乎是美滿的一對。
【措施】
多部門 合力保護白鷺
廈門對白鷺的保護工作十分重視,多部門共同努力,力求為白鷺的生存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對保護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及每日24小時值班看護制度,確保保護區鳥類和生態環境的安全。
廈門之前曾出現過捕殺白鷺、登上大嶼島掏鳥蛋等行為,成立保護區后這些現象逐年減少。針對捕魚行為,管理處聯合路橋公司,不定期在通往濕地保護片區開展巡查和執法行動;針對人工種植的樹種單一、林相結構不夠合理,不利于維持生態環境穩定的問題,管理處開展了林相改造,并在大嶼島灘涂進行紅樹林種植,增加保護區的物種多樣性。
2008年,筼筜湖管理中心在大量白鷺的聚集地西堤閘門旁設立觀鳥廊,人們可通過觀測小孔賞白鷺;筼筜湖區內,白鷺集中地是湖心島,管理中心特意將湖心島作為白鷺保護區,種植木麻黃等適合白鷺生存的樹木,建飲水池和棲息、覓食區,并禁止外人上島驚擾白鷺;管理中心還在湖心島碼頭、西堤閘門設警示牌,禁止垂釣、捕撈魚蝦,保證白鷺的食物來源。
市市政園林局、市林業局重點保護白鷺棲息地,在白鷺的棲息地加強巡查,掛上禁止打擾、捕捉的警示標志,設置木樁供白鷺捕食用,種植適合白鷺生長的樹木,譬如在園博灣建了一座島,根據白鷺在內的野生鳥類的需要種植植被,營造舒適的鳥類棲息地。此外,相關部門也對違法捕捉白鷺的行為人進行嚴厲處罰,并及時拆除捕網。
【現狀】
鷺類數量有所下降
身披深色羽毛的夜鷺,也時常被觀察到。
島內的筼筜湖是白鷺喜歡聚集的地方,因為這里有紅樹林、魚蝦。
前天下午,市觀鳥會秘書長陳志鴻,帶上專業的高倍望遠鏡,和記者一起前往筼筜湖觀察白鷺。陳志鴻說,筼筜湖的湖心島現在只能算是白鷺棲息地,并不是營巢地,“白鷺會在這里過夜,但沒有筑巢繁殖。”
事實上,廈門白鷺的營巢地并不多。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資源動態生物實驗室共同承擔的《廈門鷺類分布及其種群動態研究項目報告書》顯示,廈門鷺類營巢地曾有不少,但由于人為活動的干擾,白鷺營巢地減少。目前,廈門的鷺鳥營巢地主要還剩下大嶼島和集美大學兩個地方。
記者調查了解到,廈門鷺鳥的總體數量,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權威的數據。不過,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大嶼島的鷺類數量有所下降。
廈門觀鳥會負責人也表示,從他們的觀察來看,筼筜湖等地的鷺類數量也呈逐年減少趨勢,白鷺的保護工作有待各方進一步傾注關愛。
廈門發現17種鷺鳥
截至目前,廈門觀察到的17種鷺類包括:黃嘴白鷺、巖鷺、白鷺、大白鷺、中白鷺、池鷺、夜鷺、牛背鷺、蒼鷺、草鷺、綠鷺、紫背葦鳽、栗葦鳽、黃葦鳽、黑葦鳽、黑冠鳽、大麻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