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水清岸綠的許溪
東南網3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通訊員 沈盛湘/文 劉平/圖)今天是第二十四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則是第二十九屆“中國水周”。
導報記者從廈門市水利局了解到,在過去一年里,廈門在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溪流污染整治、建立溪流管養長效機制、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績,譜寫出水生態文明的新篇章。
溪流華麗“變臉” 周邊居民更文明
島外的溪流,在一些市民心目中的印象恐怕是臟亂差。在2014年,后溪流域就是這樣的狀態——河道淤積導致水流緩慢,加上岸邊洗砂場、養殖污染的無序排放,讓這條島外溪流甚至成為了流域居民嚴重詬病的“臭水溝”。
島外其他溪流,也類似這樣的狀況。
根據去年初的相關數據顯示,后溪上游段水質達到III-V類,中下游段水質為劣V類,污染較嚴重,主要污染源為農村無證小作坊污染、農村生活污水、禽畜及水產養殖。多數溪流中下游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多為劣V類。
那么現狀又是如何?導報記者近日走訪后發現,一些曾經被嚴重污染的“臭水溝”,現在已然充滿生機。
集美的碧溪農業公園就是沿著后溪流域許溪段而建,橫跨后溪、灌口兩鎮。導報記者發現,這里不僅河道變寬、水體變清,沿岸還種上了綠色植物,并且設置了休閑座椅和自行車道。
后溪鎮溪西村的村民老楊說,村莊現在變成了“景區”,許多城里人跑到村里來種菜、品嘗農家菜,溪流也變得干凈整潔。
溪流治理,除了給沿線村莊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外,也讓周邊居民的文明素質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升。“大家看到環境整得這么好,也不再往溪里亂倒垃圾了,感覺大家文明素質都高不少。”老楊說道。
強化污染整治 力求“水清無異味”
同樣開展小流域整治的,不止是許溪流域,島外九條主要溪流,都先后陸續開展整治,力求盡快實現“水清無異味”的目標。
導報記者了解到,從去年開始,廈門市委、市政府及市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在島外各區統一部署開展九條主要溪流污染整治工作。市水利局充分發揮市水資源委員會辦公室的牽頭協調作用,推動各區和市直相關部門落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集中納管項目建設、生豬退養、企業排污治理、涉河洗砂場整治等控源截污措施。
生態目標也很明確,今年底,海滄區過蕓溪,集美區后溪、瑤山溪、深青溪,翔安區九溪蓮溪段和東溪翔安段,同安東西溪等流域水質達到地表水V類水質標準。
同時,市、區相關部門還將推進10段生態河道、11片濕地的建設,并且今年將在治理段流域范圍內,重點做好生態廊道和水源保護區保護,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46.89平方公里。
工業污染源控制、城市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畜禽養殖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成為溪流整治的重點。
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溪流污染的治理,將逐漸還溪流流域居民一個綠色生態的環境,從而進一步影響居民,讓大家共同譜寫水生態文明新篇章。
打破“破窗效應” 保護溪流良性循環
治水,但更要護水。
去年,《廈門市溪流養護實施辦法》出臺,對溪流如何管養作出了明確規定,相關部門和養護單位管養的職責更加明確。
通過落實養護資金,建立養護隊伍,溪流養護長效機制在所有溪流全面建立。至于全市溪流干支流的養護資金,從2015年起連續三年市級財政每年撥出專項補助款3881萬元,2015年加上區級財政配套的資金,全市投入溪流養護專項資金達到5600萬元。
其中的關鍵點就在于,把溪流當作公路一樣,來打掃,來養護。目前全市建立起專業養護隊伍47支,養護河長566.6公里,溪流保潔率達到100%,溪流養護工作基本實現“四有”,即有責任主體、有專人負責、有經費保障、有相應設施。
效果也很明顯,導報記者在一些島外溪流看到,這些溪流的感觀明顯改善,不再像以前一樣漂浮著垃圾,無人管養。一相關負責人稱,這主要是溪流養護工作的規范化,改變了原先溪流污染的“破窗效應”。
該負責人稱,原來溪流水面漂著垃圾,垃圾亂倒、隨意污染現象就越發嚴重,并形成惡性循環。而現在通過日常的管養,讓河道干干凈凈,并加大對流域周邊市民的文明宣傳,整潔的溪流也讓大家不忍破壞,自然形成了良性循環。
目前,全市九條主要溪流河中污泥、水面漂浮物和岸邊垃圾得到清理,亂倒亂占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溪流污染源得到初步控制。
打造生態水系 保留溪流自然脈絡
建設“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河流水系,成為對廈門水系的更高要求。
據了解,目前廈門正在形成以流域水系為單元,在防洪工程建設中注重生態保護,在生態水系建設中注重防洪安全。
比如流域上游的村莊范圍內,側重于流域生態建設,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理念。對于下游城市集中區域,則在加大生態治理修復力度,盡量保留溪流自然脈絡的同時,注重防洪安全。
去年,廈門對全市在建的、準備開工的、正在設計的10個52公里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全部按照安全生態理念進行調整優化,項目總投資從8.3億元減少到4.8億元,減少42.2%;征地拆遷從3900畝減少到2000畝,減少48.7%。其中官潯溪治理項目通過對截彎取直等工程性治水方案進行重新設計,項目投資從3.8億元減少到1.6億元,減少征地700畝。
首個國家水利風景區 打造水文化
去年底,國家水利部公布第十五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名單,廈門天竺山水利風景區榜上有名,成為廈門市第一家榮獲該稱號的景區。
在水利風景區中,水文化、水元素是重點。天竺山景區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44平方公里,水文景觀資源豐富,有天竺湖、兩二湖、皓月湖三個天然水庫,還有瀑布、溪流、濕地等水文景觀。景區森林覆蓋率超過98%,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超過1萬個。
近年來,天竺山景區堅持水利與旅游融合發展,整合景區內水景觀資源,加強水系綜合治理和景觀化改造,積極打造水文化品牌。景區內的四季花谷、天竺峽谷水文化科普教育長廊、百竹園科普教育基地等水文化旅游項目,今年會陸續開放。
流域內鄉村獲評“中國最美”
海滄區過蕓溪開展綜合治理后,流域內洪塘村獲評“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在水生態文明不斷地創建過程中,吸引外出青年回鄉創業,過蕓溪流域21家農家樂日均營業額達4000元,帶動農民月增收近3000元;還吸引了15名臺灣同胞入駐,帶動注冊薰衣草相關企業4家,建立了海峽兩岸香草科研中心等多家民間組織。
長知識
溪流流域面積占了廈門面積的一大半
廈門市境內無大江大河,但島外中小河網密布,基本都為獨流入海的小溪流。其中,島外9條主要溪流流域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5%;干流長150公里,總河長465.1公里。
也就是說,廈門的主要溪流流域面積,占廈門面積的一大半。對溪流的污染整治和養護保潔,顯得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