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者的國際化思路 陳嘉庚親手設計群賢樓群有深意 希望外輪來往廈門港時,從海上一眼就看到廈大 廈門日報訊 在廈門大學看來,幾乎所有廈大故事,都可以追溯到創辦人陳嘉庚先生,即使是今天國際化辦學道路的起點,也是要穿過95年時光隧道。廈大校長朱崇實說,廈大有國際化辦學的基因,這一基因是陳嘉庚先生從決定創辦廈大時就注入的。 為了群賢樓設計,和鄧萃英“鬧翻” 例證信手拈來。朱崇實說,從今天廈大校園里的群賢樓群,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陳嘉庚95年前擁有讓廈大走進世界的決心??拷菸渎沸iT的群賢樓群,是廈大第一批校舍。1921年1月,廈大首任校長鄧萃英帶回上海灘洋設計師的設計——作為廈大主要建筑的群賢樓群五座大樓被安排在演武場西北的一角上,構成“品字形”組合。不料,陳嘉庚“毫不猶疑”地否認了洋人的設計。廈大校史記載說,陳嘉庚自己動手將“品字形”改為“一字形”。 群賢樓群設計的分歧,為陳嘉庚和鄧萃英分道揚鑣埋下伏筆。幾個月后,鄧萃英離職,成為廈大任期最短的校長。不過,鄧萃英來頭不小,曾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北高師是現在的北京師范大學前身),鄧萃英后來到臺灣,成為臺灣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動者。鄧在臺灣過80歲生日時寫文章回憶這段往事說,我跟陳嘉庚為什么會鬧矛盾,是因為我聽不懂他的話。 陳嘉庚之所以把“品”打開,他的《南僑回憶錄》披露的原因之一是:為“能讓外國的輪船來往廈門港的時候,能從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壯觀的中國學府”。廈大人文學院教授朱水涌說,從一開始,陳嘉庚就希望世界能看到廈大,廈大能和世界對話。 陳嘉庚把國際化辦學基因注入廈大 畢業于廈大的朱水涌一度以研究“廈大成就魯迅許廣平愛情”而聞名,但他現在是堅定的陳嘉庚精神的宣傳者。他說,一般人很難想象,那時的廈大還只有118條好漢,包括98名學生,20名教師,陳嘉庚就已看到那么遠。 朱水涌認為,陳嘉庚創辦廈大時的辦學思想,已經從之前的“救國”發展到“強國”。陳嘉庚當時已經提出,廈大應該有與西方大學同等的辦學條件和優秀的教師,能夠給學生不輸于西方的良好教育,能夠和世界大學“不相上下”。 在廈大人看來,這就是廈大國際化辦學的雛形。 林文慶為廈大發展“定調” 研究高深學問,養成專門人才,闡揚世界文化 即使是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廈大建校初期的國際化在某些方面,譬如師資國際化,也不遜色于現在。當然,這可能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 廈大第二任校長林文慶畢業于英國愛丁堡大學,也是位牛人。這位孔孟之道的擁護者的英文比中文好,居然把《離騷》翻譯成英文,印度詩人泰戈爾還為他作序。 1921年,在新加坡的林文慶同時接到兩份電報,一份來自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孫中山電召林文慶回國擔任外交部長一職,另一封來自陳嘉庚,邀請他出任廈大校長。 林文慶把這個難題交給了孫中山,請他為自己定奪。孫中山最終把林文慶“讓”給了廈大。據林文慶回憶錄記載,他問陳嘉庚廈大的辦學宗旨是什么?陳嘉庚回答:國文首重,中西兩學“兩者不可偏廢”。林文慶據此為廈大制定辦學宗旨:“研究高深學問,養成專門人才,闡揚世界文化”。95年后的今天,似乎沒有再比這句話更能體現廈大國際化辦學的內涵。 林文慶當時還有句流傳到今天的名言,大意是,廈門大學的方針就是要使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衰落,近現代的各國之學術思想也得到溝通。 |
相關閱讀:
- [ 03-13]廈大自主招生要考體育 名額控制在招生總計劃5%
- [ 03-10]周五到廈大聽“名家名曲”音樂會 感受音樂的魅力
- [ 02-25]廈大拆除校內快遞點 師生取件難將增加“鳥箱”
- [ 02-25]廈大餐廳25元自助餐叫停 2天被學生吃垮
- [ 02-24]高考生今年可報考廈大馬來分校 學費每年3萬-3.8萬
- [ 02-23]廈大食堂推出25元高性價比自助餐 引師生大排長龍
- [ 02-21]廈大馬來西亞分校今年高考招新生 將招300至500人
- [ 02-17]廈大輪渡等周邊不少公交站牌出錯 信息滯后3年多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