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淮教授指導學生進行細胞提取實驗。 夏寧邵教授在實驗室。(本報記者姚凡攝) 諾獎得主康斯坦丁(左)指導學生。 廈門日報訊(本版文/記者佘崢 本版圖/廈大提供)在廈門大學國際化辦學中,科研是位“模范生”——對于這所大學的一些科學家來說,他們和世界的關系,已經不是“跟隨”,而是“平行”甚至“領先”。 譬如說,中科院院士、廈大副校長韓家淮教授對炎癥反應機理的研究一直處于世界前沿。在維持健康和疾病的平衡之間,炎癥反應是十分重要的,腫瘤也可以由炎癥引起; 再譬如說,國際學術界把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關鍵性認識歸功于中科院院士、廈大教授焦念志課題組的研究。微型生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看不見的主角”,在氣候變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再說一個,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揭曉前,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是熱門奪冠之一。他和廈大也有關系,王中林和中科院院士、廈大孫世剛教授采用一種新的電化學方法,首次制備出具有高表面能的二十四面體鉑納米晶粒催化劑,顯著提高了鉑納米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在能源、催化、材料、化工等領域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 今天,我們為您解讀廈大這群科技國際達人朋友圈的“秘密”。 |
相關閱讀:
- [ 06-24]麻省理工學院青年科學家賴力鵬暢談十年留學之路
- [ 03-11]廈大校友謝毅獲評世界杰出女科學家 今年全球僅5位
- [ 12-22]2014年中國科學家協會年會即將在北京召開
- [ 01-16]福建省69名“小科學家” 其中三分之一在廈門
- [ 11-05]首屆女科學家論壇在廈門開幕 廈門14位女性獲獎
- [ 06-19]"科學家農民"林占熺:論文要寫在農民的錢袋子里
- [ 04-14]鼓浪嶼誕生過諾貝爾獎科學家:出生于廈門的美國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