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廈門國際馬拉松配套賽在海滄舉辦。(資料圖/鄭偉明攝 )
廈門日報訊(記者 楊繼祥 林岑)海滄作為島外最具活力的新城,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實施后,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通過“四創四新”,推進“六化同步”,一個“產城一體、生態宜居、樂活樂業”的活力新城在廈門西海域加速崛起。
2013-2015年,海滄區在“全國百強區”的排名從第十八,到第十五,再到第十三;2012年-2014年,海滄區文明創建從全省第四,到全省第二,再到全省第一。“動人春色不須多”,兩個“三年三級跳”,是對“活力海滄”魅力四射最好的詮釋和注腳。
【名詞】
六化
產業發展高端化
城區建設精致化
營商環境國際化
社會治理人文化
對臺交流多元化
從嚴治黨常態化
四創四新
創新、創業、創意、創客;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新模式
產業發展高端化
創新驅動“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面積186.46平方公里的海滄,放在中國地圖上,只不過是一個點。但就是這個小小的點,卻在產業界有著眾多驕人的品牌。
在海滄灣畔,2010年6月成立的廈門石油交易中心發展態勢良好,如今入駐會員企業500多家,去年全年交易額1.6萬億元,交易總量、現貨交易額在全國交易所中處于領先位置,成為業界的“風向標”。
在海滄的另一隅,廈門生物醫藥港2015年實現產值152.21億元,同比增長21.66%,生物醫藥產值占全市近半壁江山,萬泰滄海研發了全球首支戊型肝炎疫苗,金達威輔酶Q10產銷量世界第一……
在海滄這片創新土壤上,松霖集團曾多次問鼎工業設計領域“奧斯卡獎”——德國紅點獎,擁有2600多項專利技術,并以600多個的專利數壟斷行業61.9%的發明專利。
當前,在海滄區委“四創四新”的產業導向引領下,海滄區正瞄準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形成以龍頭企業和主導產品帶動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態勢,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推進產業發展高端化,凝聚創新發展新動力。
城區建設精致化
讓越來越多人“愿擇海滄而終老”
全國自貿試驗區最大濱水帶狀公園——海滄自貿區公園將于本月底投用,優美的生態環境引來許多白鷺筑巢安家。
放眼海滄,生態宜居的綠色新城躍然紙上:率先全市各區躋身“國家生態區”;榮獲全省造林綠化“四連冠”;綠道建成面積全市最長……“綠卷”延伸向前,瞄準“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海滄致力于打造“廈門藍”上最亮眼的一環。
2015年,在“美麗廈門新24景”評選中,海滄區奪得五席,海滄大道、青礁院前、滄江古鎮、天竺山森林公園、日月谷溫泉等榜上有名,海滄的魅力折服了廣大市民及專家評委。
提升城區質態,海滄持續發力。全國最大的兒童公園——廈門兒童公園開園以來,游客如潮;全市首個公共自行車項目——海滄公共自行車覆蓋全區;中演院線、方所落戶海滄;奢華五星酒店——溫德姆至尊爭取下個月營業;不遠處,泊嶼、夏沐等一批精品民宿人氣火爆……而隨著全國首屆青年運動會、2016建發廈門國際馬拉松配套賽半程等頂級賽事紛紛落戶,“活力海滄”盡顯“國際范”。
從“有城無市”轉變為“有城有市”,從開發區轉變為完整社區,讓海滄成為島外人數增長最快的區域,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表示,“愿擇海滄而終老”。
當前,海滄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引進、建設一批高星級酒店,培育跨界融合新型業態,加速建設“三網融合”、直飲水進社區、推進智慧交通、智能停車平臺、無線充電公交建設等項目,宜居宜業的嶄新家園呈現在世人眼前。
營商環境國際化
當好廈門自貿片區改革“試驗田”
去年下半年,全國自貿試驗區首條中歐、中亞班列——廈蓉歐貨運班列自海滄開出;全省自貿試驗區首條閩瓊海上快線從海滄起航;廈門自貿片區首個物聯網項目在海滄落戶……這一系列重磅項目,折射出海滄區著力推進營商環境國際化,致力于當好廈門自貿片區改革“試驗田”的信心和決心。
廈蓉歐班列自去年8月開通以來,截至目前,進出口共26列,累計貨值超過2億元。這個月,廈蓉歐班列將延伸至臺灣,6-7月,將連接東盟國家及中亞五國和歐洲地區,真正成為“海絲”與“陸絲”的節點,進一步助推廈門營商環境國際化。
當前,海滄區搶抓自貿機遇,不斷加速營商環境國際化,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創新機制。通過與口岸部門協同創新,政策疊加效應在海滄持續釋放。當前,越來越多區外企業在區內設立機構,享受制度創新帶來的便利,實現業態更新和模式轉變,自貿試驗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拓新空間。立足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港區的地位,依托廈蓉歐、前場鐵路物流園區等海鐵聯運通道,全球商品集散采購區域中心樞紐正加速建設。
——搭新平臺。在海滄自貿園區,創新園、創業廣場、騰邦欣欣產業園等平臺相繼崛起,新產業、新項目快速集聚,車庫咖啡、3W咖啡、天使匯、柴火空間、一品創客等知名創客空間“爭奇斗艷”,星光閃爍。
社會治理人文化
頻頻斬獲社會創新領域全國大獎
借助“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契機,海滄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多元治理”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海滄區社區“微自治”項目入選“2013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兩岸義工聯盟獲評全國100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獲評全國10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均為廈門唯一。
去年以來,海滄區推行“就近辦、馬上辦”便民服務改革,下放92項便民服務事項,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快辦事、辦成事,成為廈門社會治理創新的一大亮點。
海滄區還在全市率先出臺《實施方案》、率先開辦流動講壇、率先開設“虛擬書院”、率先成立區級指導中心……10家各具特色的社區書院在海滄相繼涌現,以文化之“線”留住村居之“根”,成為海滄市民想去、愛去、常去的精神家園。
2016年海滄全區為民辦實事項目日前新鮮“出爐”,共分為10類24項,總投資2.4億元。比如,全區將新增800個停車位,新增1600輛公共自行車……件件關乎民生,將讓市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對臺交流多元化
實現兩岸從事業到情感的深度融合
今天,兩岸三地的民間交流盛事——第九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將在海滄區青礁慈濟祖宮景區開幕。自2006年以來,海滄青礁慈濟祖宮成功舉辦了八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共吸引了近3萬名臺灣同胞參與。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已成為兩岸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
去年10月15日,大陸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服務兩岸青年的創業基地——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由國臺辦授牌,經過半年多的發展,該基地已成為兩岸交流最活躍的平臺之一。
當前,海滄區正聚焦臺灣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依托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生物醫藥港、電商產業園等平臺載體,加強與臺灣產業的深度合作,打造兩岸產業深度對接融合先行示范區。
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深入,文化上的認同正持續增進。“無論是飲食、氣候還是人際交往,海滄與臺灣非常相近,在這里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十分溫馨。”來到海滄創業的“80后”臺胞陳潔緹道出了眾多臺胞的心聲。
如今,海滄以閩南文化、祖地文化為紐帶,以基層交流、青少年交流為重點,創新交流方式,持續擴大兩岸樂活節、漢字節等對臺交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用宗親文化、古民居文化、保生慈濟文化喚醒臺灣同胞的“鄉愁記憶”,促進兩岸同胞從事業到情感的深度融合。
從嚴治黨常態化
過硬的干部作風被譽為“廈門的標桿”
“雖然我已經75歲了,只要黨有需要,我隨時可以奉獻,作出犧牲。”前不久,在海滄區召開的黨員“政治生日”座談會上,當入黨誓詞在耳邊響起,來自第一農場的老黨員胡漢川激動地說。
“政治生日”,是指每位黨員從支部通過其為預備黨員之日。在黨員“政治生日”當月,黨組織以適當方式為其慶祝“政治生日”,強化黨員意識,喚醒廣大黨員的存在感,此舉開全省先河。
從2011年率先開展治理庸懶散活動,到2012年、2013年持續深入開展“三個建設年”(干部作風建設年、深化效能建設年、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再到2014年率先全市開展“治庸問責”專項行動,2015年,開展“責任落實年”活動,2016年率先開展“《條例》、《準則》落實年”,海滄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2015年,海滄區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區”第13名;根據權威調查,群眾對黨委政府的滿意度持續上升。通過從嚴治黨常態化,廣大黨員干部過硬的作風,已成為海滄的一張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