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特意手書了一份“致辭”,向廈門觀眾“打招呼”。 【人物名片】 黃永玉 1924年出生,湘西鳳凰人,原名黃永裕。1937年8月就讀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初中部,時逢抗戰爆發,學校內遷安溪。集美學校浩繁的藏書滋養了少年黃永玉,他說:“我是帶著圖書館給我的豐富糧食走向世界的”。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潔)國寶級畫家黃永玉今年已經92歲,他和廈門還頗有淵源——1937年,他曾在集美學校讀書。近日,在集美舉辦嘉庚論壇期間,一個黃永玉的作品展也在陳嘉庚紀念館開幕。不過,此次的展覽不是以黃老的畫作為“主角”,而是以“我的文學行當”為主題,重點展現黃永玉作為“作家”的一面。年過九旬的黃老雖沒有親臨廈門,卻別出心裁特意在開展前手書了一份“致辭”,用這種傳統的方式向廈門的觀眾“打招呼”。 在這封不長的文字中,黃老訴說對集美學校、對廈門的情感與回憶:“難以想象我會以文學行當的方式回到廈門、集美母校,簡直有點‘魂兮歸來’的意思,因為我到底已九十二三了。最初到廈門我才十二歲,閩南人的寬懷給我的情感打下健康良好基礎,所以我正在寫的這部漫長的小說里都具有一些這類善良精神……”回憶中學時代,這位“老頑童”還不忘自我調侃:“廈門集美初中培養出了個該當入選吉尼斯大全的人才,念了三年初中,念到二年級,留了五次級的學生。”黃老曾多次說自己“不是一個好學生”,不愛學習數學物理,考試總是零分。不過,他酷愛學校的圖書館,也通過圖書館愛上了藝術、愛上了文學。 黃永玉不止一次說:“文學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位的。”他曾涉足小說、散文、雜文、詩歌等不同的領域,拓展出一片別樣美麗的神奇天地。此次展覽的作品全部圍繞著他的文學脈絡展開。展覽由“太陽下的風景”“比我老的老頭”“罐齋二重唱”三部分組成,展出黃永玉的大量文學創作手稿、文學作品插圖、自創文學體裁的“文與畫”和與文學有關的繪畫、書法、設計等不同樣式的作品200多件。其中有部分畫作是黃永玉離開集美學校70多年后創作的自傳體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的插畫,由作者親手繪制,生動、傳神,寄托著黃永玉對母校深深的眷戀和感恩之情。此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12日。 |
相關閱讀:
- [ 01-06]猴票首發引廈門市民連夜排隊搶購 黃永玉時隔36年再執筆
- [ 10-19]“不肖學生”黃永玉贈畫 為母校集美學校賀壽
- [ 10-18]黃永玉贈畫給母校內幕披露 自稱“不肖的學生”
- [ 10-14]大師黃永玉為集美學校獻畫 自稱母校“不肖子孫”
- [ 03-20]廈門百位畫家佳作下月在京展出 系30多年來首次
- [ 01-18]廈門美術館展出畫家繆又凌彩墨畫 展覽持續到21日
- [ 01-04]骨髓罷工不再造血 青年畫家想用自己的畫救活自己
- [ 12-20]一幅漆畫獲獎卻冒兩個“作者” 兩畫家對簿公堂
- [ 11-17]著名畫家崔開璽油畫展在廈開幕 遠山綠水才是觀眾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