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守護“廈門藍”,空氣質量全國第二 綠色低碳發展最直觀的效果,就是“廈門藍”藍得更加通透了。2015年廈門空氣質量位列全國第二,同年年底更是通過了“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驕人的成績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集多部門合力打響的這場空氣質量守衛戰,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大氣擴散條件不好等諸多因素,廈門空氣質量指數一度達到重度污染的級別。一個名為“廈門藍”的微信群里頓時熱鬧了起來,群里的成員們——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政園林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市容考評辦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各區政府積極行動起來,9個小時內,廈門空氣質量恢復到良。 深化大氣污染源綜合治理,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強化移動源污染治理,一記記“組合拳”接連打出,廈門各級各部門打贏了守護“廈門藍”的一次次戰役。一個由市區協作工作機制、全民參與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分析預警機制和督辦約談機制構筑而成的“五大保障機制”日漸形成,為廈門空氣質量的持續提升注入著源源不絕的動力。 不僅如此,廈門還積極以產業升級為引領,勾勒出廈門的綠色轉型思路,通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升低碳發展核心競爭力,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綠色交通、綠色建筑 全民低碳生活方式 去年年底開通的439路,是廈門第一條純電動社區公交線路。在慈濟公交場站,記者看到了這部“只充電不加油”的公交車,15分鐘的快充就可以跑四十幾公里,全程零排放。無需加油的車跑得動嗎?記者體驗了一番,少了發動機的嘈雜聲、難聞的尾氣味,純電動公交車跑起來還挺穩、挺快的。司機笑著說,不要以為電動車都是“龜速”,要不是公司規定最高時速不能超過60公里,還可再跑快些。 不只是這一路公交車。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統計,廈門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型占公交車總數的31.53%,而在出租車行業這個比重已高達99%以上。 交通領域的節能減排遠遠不止這些,公共自行車系統、“非綠標車限行”、智能交通系統和快速路網的建設、碼頭“油改電”項目,廈門從各個方面入手,切實降低了城市交通帶來的碳排放量,構建起全方位的綠色交通體系。 屋頂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小區雨水收集后用于綠化灌溉,餐廚垃圾收集后處理作為花草樹木的養分,這不是未來小區設想的藍圖,位于五緣灣的中央灣區就是這樣的一個二星級綠色建筑“精品”。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建飛告訴記者,在廈門,類似的建筑項目一共31個,總建筑面積471.7萬平方米,都是從規劃設計之初就秉持著綠色低碳的概念,并一以貫之。 全面鋪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對雨水進行循環利用,保障城市水循環系統平衡,并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通過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逐漸實現變廢為寶、循環發展;開展“垃圾不落地”、“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以及全國節能周、全國低碳日等主題日活動,充分發動廣大市民共同參與。 綠色低碳已成為全市上下一心、共同追求的發展方向和生活方式。 【部門聲音】 全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廈門將降碳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區、各部門及重點企業單位,形成全市齊抓共管碳減排的合力。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動植樹造林等工作,打造一批低碳發展典型,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氛圍……一系列創新舉措,必將推動廈門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在新階段取得新成效,必將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孟芊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廈門今年將基本實行全市建成區黃標車限行,同時控制鍋爐、揚塵、船舶和航空器等各種污染物排放;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今年將全面推廣小流域治理試點經驗。“十三五”期間,廈門繼續推動空氣質量提升,地表水全面達到功能區標準,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土壤環境質量和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文杰 |
相關閱讀:
- [ 04-12]低碳城市建設“廈門模式”引全國各地前來學習
- [ 03-15]2016“低碳金融總動員”理財嘉年華日前落幕
- [ 03-07]同安區途騰車隊為新人辦自行車婚禮 倡導低碳出行
- [ 01-31]廈門同安支持低碳出行 為騎行愛好者設自行車驛站
- [ 09-06]廈門、南平將成為福建省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
- [ 08-31]2015年度福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須下降3%
- [ 07-28]島內公共自行車站點已建170個 廈低碳城市建設亮點多
- [ 05-19]低碳環保開水在江蘇沿江高速推廣應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