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是福建廈門的市鳥,今年是其被確定為市鳥30周年,于是,廈門送了白鷺一份“大禮”——繪制白鷺棲息、繁殖、覓食地圖,確保開發建設項目從規劃立項階段就避開白鷺棲息地。 白鷺為何能長留廈門?這源于廈門對生態的保護力度。1994年,廈門獲得特區立法權后頒布的第一部實體性法規,就是《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去年1月1日,《廈門市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的正式實施,成為福建第一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法規。同樣是去年,廈門順利通關,成為福建省首個、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個國家生態市。 清新的“廈門藍” 這兩年,“廈門藍”這一新詞匯,開始在市民游客的微信、微博里流行起來。“廈門藍”的背后是廈門清新的空氣。 去年,廈門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第二。從更細的方面看,2015年,廈門空氣質量指數優的天數202天,良的天數160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9.18%。 為呵護市民共有的藍天,廈門制定并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成為繼北京、上海等城市之后,對清潔空氣訂立“行動計劃”的城市。如今,廈門空氣質量被市區協作工作機制、全民參與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分析預警機制和督辦約談機制等五大保障機制“呵護”著。今年,廈門要讓市民至少能呼吸到350天以上的清新空氣。 潔凈的“歡騰水” 廈門市境內無大江大河,但中小河網密布,基本都為獨流入海的小溪流,其中9條主要溪流流域面積占了廈門國土面積的65%。 然而溪流水面漂著垃圾的現象并不少見。為了不煞風景,廈門全面開展綜合治理。廈門從去年開始連續3年市級財政每年撥出專項補助款3881萬元,讓溪流養護工作有責任主體、有專人負責、有經費保障、有相應設施。目前,廈門建立了近50支專業養護隊伍,溪流保潔率達到100%。 現在通過日常的管養,廈門的溪流打破了以前無人管養垃圾到處漂浮帶來的溪流污染“破窗效應”。如今,河道干干凈凈,整潔的溪流讓流域周邊市民不忍破壞,形成了良性循環。 廈門海滄區過蕓溪沿邊洪塘村村委會主任林燕和說,過去20多年,眼看著過蕓溪漸漸被污染卻一籌莫展,如今,她看到溪水一天天變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多年不見的白鷺都回來哩”。 迷人的“滿地綠” 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廈門一年四季滿目蔥綠。目前,廈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4平方米。 今年,廈門市政園林局為市民籌備的第一個“大禮包”就是讓市民在街頭巷尾都能見到綠意,隨時隨地都能享受“綠色眼部按摩”。連山邊、水邊、路邊、界邊,廈門都不放過,讓綠意延伸到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綠,賦予了廈門最生動的表情,廈門獲得的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等各種榮譽無不與“綠”沾邊。 2014年以來,生態控制線的提出,讓廈門人再次意識到生態對這座城市的意義。劃出的981平方公里生態控制區,占到廈門陸域面積的57.6%。這個生態控制區是廈門在全國率先開展“多規合一”工作后得出的。即整合環保、海洋、林業、文化、教育、體育、衛生、交通等專項規劃,形成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成為各部門共同遵守的“一張藍圖”。 生態環境被認為是廈門最大的競爭優勢。據了解,廈門生態建設的投入達到GDP的3.5%。 (原載《光明日報》2016年04月12日01版光明日報記者馬躍華) |
相關閱讀:
- [ 04-08]廈門藍成燙金名片 集海同翔獲評“國家生態區”
- [ 04-07]集美同安翔安躋身國家生態區 廈門已有四個區入圍
- [ 04-07]閩添7個國家級生態縣市區 翔安集美同安榜上有名
- [ 04-03]節地生態葬遇冷?相關部門:將出臺激勵措施
- [ 04-02]廈門墓園今年主推“生態葬” 草坪葬僅需9000元
- [ 03-31]新圩鎮創新綠化工作思路 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
- [ 03-29]福建綠網天下效應初顯 構筑孩子綠色上網生態圈
- [ 03-23]行道樹換葉季開始 碎枝落葉“變身”生態有機肥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