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白鷺志愿聯盟的志愿者認真講解 游客們聽得入神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從對不文明說“不”,到發現文明之美,廈門白鷺志愿聯盟轉型了。今后,在美麗的鼓浪嶼上,這群“最文藝”的志愿者將化身為文明使者,帶領市民游客探尋鼓浪嶼人文之美,助力鼓浪嶼申遺。
昨日上午,在志愿者的帶領下,首批15名海西晨報讀者登上了鼓浪嶼,他們與廈航的空姐、空少、飛行員一起感受鼓浪嶼歷史悠久的僑鄉文化。
空姐變身導游成風景線
“好美,他們都是志愿者嗎?”上午9點多,鋼琴碼頭一抹藍色身影引起眾人關注,志愿者們身著廈航空姐服裝,手中拿著文明宣導牌。在探尋鼓浪嶼僑鄉文化的路上,空姐們踩著高跟鞋,手舉著宣導牌,繞著鼓浪嶼走了將近一圈。綽約的身姿與鼓浪嶼的文藝情懷相輔相成,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游客們紛紛拿出手機,上前合影拍照。
從黃榮遠堂到海天堂構、黃家花園,再到黃賜敏別墅、八卦樓,在這幾個具有僑鄉文明代表的建筑前,志愿者們親自為讀者講解背后的故事。志愿者不僅有空姐,還有飛行學員、機務、客運營銷員、地服等。
“每個建筑背后都有著華僑‘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抱負。我們選擇僑鄉這個主題,是想讓更多市民了解到鼓浪嶼僑鄉文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睆B門白鷺志愿聯盟廈航相關負責人說,這是他們結合鼓浪嶼申遺要素,提煉出的一條文化探尋之路。
聽完后更了解琴島文化
這群“游客”有廈門本地人,也有來廈生活十多年的新廈門人,他們都是海西晨報的忠實讀者,跟著志愿者的腳步,他們沉下心來,認真地聽講解。
洪錫龍是老廈門人,今年61歲,在大同路長大。童年時,他經常來到鼓浪嶼。在他印象中,那時的鼓浪嶼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到處堆積著石塊。而現在鼓浪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美了。他此次來,還帶來自己設計的鼓浪嶼書簽,并送給志愿者。
“雖然來鼓浪嶼好幾次,但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歷史?!比~雪霞也是廈門本地人,她告訴記者,這次來的意義不同,她不僅是“游客”,也是一名志愿者。
與葉雪霞相同,今年72歲的黃永祥也是一名老廈門人。他的家族曾經是鼓浪嶼上的大戶人家,抗日戰爭時期,黃永祥的父親和叔公就住在鼓浪嶼上?!半m然我住得離鼓浪嶼不遠,但我很少來這里,也幾乎不了解鼓浪嶼的文化,這次是我第一次聽講解。”
吳建新一家人一大早從海滄趕來,從1975年第一次登上鼓浪嶼至今,這已經是吳建新第八次登上鼓浪嶼。63歲的吳建新說,他的父母是廈門人,年輕時去到新疆,他在新疆生活了60年?,F在他返回父母的老家定居,也想看看父母曾經生活的環境。
志愿者提前踩點演練
講解過程中,志愿者們引經據典,還時時與讀者互動??梢钥闯?,為了這一場講解,他們做了精心的準備。
志愿者小戴說,為了呈現更好的效果,志愿者們提前一天就來到鼓浪嶼,把游覽的路線走了一遍。
“我以為鼓浪嶼的特色就是小資,沒想到還有那么多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崩盥攣碜院颖?,是廈航的地服,在成為志愿者之前,他對鼓浪嶼文化并不了解。李聰說,想讓讀者聽懂他的講解,他自己就得先消化,再精煉,為此他還特地請教了導游講解技巧?!皬那拔乙彩且幻慰?,但現在我成了志愿者,比當游客體會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