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2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文 陳巧思/圖)南普陀至廈大大南門,來往500米長,昨天早上9點起,實行限時通行措施。
由于是首日實行,不少私家車司機誤闖,但大巴車司機、出租車司機信息靈通,總體交通狀況好轉。這段500米的路上,出現了四種不同的開車模式。
據了解,由于碰上雨天,路上的標志標線還未施劃完善,接下來幾天將陸續上馬。
模式1 快走
從昨天起,9:00-17:00,旅游大巴被限制15分鐘通行。
上午10點多,導報記者從演武路步行走向廈大,剛一轉彎,便碰到一部正在卸客的旅游大巴。
大巴車上,載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下車速度有點慢,起初,導報記者還擔心15分鐘的時間不夠,不過,導游和大巴車司機手腳麻利,僅用了4分鐘,便駛離原地。
卸客快,載客也快。導報記者觀察了兩部大巴車,他們的做法是,游客先在路邊稍做等待,排好隊,再通知旅游大巴接人。從停車、載客,到調頭離開,其中一部大巴車花了5分鐘,另一部大巴花了7分鐘。
模式2 繞圈
對于出租車,限行路段實行的是8分鐘通行,超時罰款為200元、記3分。導報記者注意到,有些出租車為了防止被罰款,采用的是“繞圈”戰術。“133又來了。”南普陀靠近公交總站的門口,一名協警嘴里念道。133是一部出租車的車牌尾數,司機采用的正是繞圈戰術:在快達到限時8分鐘時駛離,到外面調個頭,再繞進來,尋找客人。
站了一個上午,哪些出租車在繞圈,這名協警已經記在心里,隨口就能說出幾個,比如575、559、376……有的出租車繞了四五圈,有的繞了幾圈,連協警都數不過來了。
模式3 蝸牛
據交警介紹,出租車若賴在原地不走,即使未超時,也要罰200元,不記分。于是,第三種模式出現——蝸牛模式。
最容易“蝸牛行駛”的路段,是大南門外的調頭區到南普陀門口這段路,因為該路段是游客最多、最集中的區域。
一部車牌尾數為369的藍色出租車,調過頭后開得極慢,過了幾秒鐘,導報記者才注意到,它停了。走近一看,司機不見了,環顧四周,原來司機正在和客人說話,見到協警勸導,他才趕緊上車。
被協警點過名的尾數559出租車,以比走路還慢的速度,從廈大大南門處駛來,很慢很慢地靠近,在協警和導報記者面前停下,司機往南普陀的大門張望,等了幾十秒,才又慢慢離開。
模式4 茫然
“你好,從今天起,這里是限行路段。”昨天上午,值勤的協警不止一次敲開私家車的玻璃窗,司機們大多一臉茫然:是嗎?
導報記者觀察了10分鐘,有6部車違規,其中有兩部本地車、兩部本省外地車、兩部外地車,或送客到南普陀,或等待接人。
其中一部本地牌照的車子還是滴滴專車,從車上下來3名乘客,導報記者敲開車窗時,司機正在按手上的滴滴專車軟件,一臉不知情的樣子:真不知道。
大部分車輛聽從勸導,可有的只是嘴上聽從,比如一部面包車,被勸離開后,開到前面繼續停車。“沒辦法,我等朋友。”聽說要罰款,他無奈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