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蓉)每年的四五月,廈門進入濕度高,雨水多的天氣模式,高溫多雨易使玉米和小麥等谷類作物霉變,產生毒素。廈門市疾控專家提醒市民,人和動物誤食該毒素污染的食品后若出現厭食、嘔吐、腹瀉、發燒、反應遲鈍等急性癥狀,極可能是嘔吐毒素中毒。 近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接診了一對因為喝了一碗陳米粥導致嘔吐毒素中毒的夫婦。 “嘔吐毒素”不怕高溫 126℃下加熱90分鐘仍有毒性 市疾控專家介紹,食物中毒發生在春夏季,尤其是春夏之交和夏季,又以嘔吐毒素食物中毒多見,與我國多以谷物為主食的飲食結構有關。嘔吐毒素又稱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因為該種物質可以引起豬產生嘔吐癥狀,故而命名為嘔吐毒素。嘔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見的真菌毒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中國、日本、美國、前蘇聯、南非等均有發現,主要污染大麥、小麥、玉米和燕麥等谷類作物,也污染糧食制品。人畜食用后可在體內蓄積,具有較強的細胞毒素及免疫抑制性質,歐盟分類標準將其定為三級致癌物。由于中國傳統飲食習慣中糧谷比例大大高于西方,使得嘔吐毒素的危害更為突出。 嘔吐毒素不僅可以刺激胃腸道神經,導致嘔吐,還可以破壞肝細胞線粒體,導致肝細胞中毒。最厲害的是這種毒素不怕高溫,在126℃下加熱90分鐘,毒素都不會被破壞,照樣發揮它的毒性。所以,含有毒素的食品即使高溫加熱仍可以引起人類中毒。 引起嘔吐型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米飯及其制品(80%以上),如:米飯、炒飯、稀飯、米糕、米粉皮、米線等;涼面、豆腐也可以引發。 選購谷物制品 應多更換品牌和產地 根據廈門市疾控中心連續幾年的食品污染物監測數據,廈門市售小麥粉和玉米粉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嘔吐毒素污染,小麥粉的檢出率高達89.9%,玉米粉為5.5%,總合格率為94.7%。其中,玉米粉樣本均未超過國家限量標準(GB 2761—2011小麥和玉米粉中嘔吐毒素的限值為1000μg/kg),少數小麥粉存在超標現象,最高檢出嘔吐毒素含量為1521μg/kg。就監測數據分析,小麥粉和玉米粉總體上處于安全水平。 針對目前的梅雨季節,疾控專家提醒市民,應妥善保存好家中的谷物類食品,也不必談“毒”色變,因為只有一次性食用大量被嘔吐毒素污染的食物才會引起急性中毒。此外,在選購谷物類食品時,應盡量選擇定性包裝產品,開封后盡快食用,日常生活中也需多注意食品攝入的多樣化,可以大米、小麥、玉米等多種主食輪流食用;在選購谷物制品時,應注意更換不同品牌及不同產地的產品,以降低嘔吐毒素在體內長期累積的風險。 一旦在進食后出現惡心、劇烈嘔吐或腹瀉癥狀,一定要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使病情加重。發生群體事件要即時報告,便于衛生部門盡快對食物進行檢測,找出中毒食品,以免事件擴大。 |
相關閱讀:
- [ 06-20]廈門多名工人食堂吃午飯“中招” 疑似食物中毒
- [ 08-13]親戚來廈門度假 設宴接風款待不想致多人食物中毒
- [ 03-14]廈門一幼兒園1個班級6個小朋友嘔吐 家長懷疑是食物中毒
- [ 08-10]廈門技師學院疑食物中毒19人送醫
- [ 10-24]廈門一女子帶隔夜菜當午飯 引起食物中毒上吐下瀉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