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廈門電(劉默涵)“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
廈門鼓浪嶼和臺灣島遙遙相望,一水相隔,兩岸的骨肉情、思鄉愁在“鼓浪嶼之波”的傳唱中一覽無遺。這是一座富有臺灣故事的小島,在靜謐中等待發現。
5月的南國,一掃連月雨霽,只見碧空如洗。在這樣的晴好天氣里,新華網無人機隊登上鼓浪嶼,用高空視角一一呈現島上那些被定格在歲月中的臺灣元素。
航拍地點一:菽莊花園
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與臺灣臺北林本源庭園一脈相承。菽莊花園的主人是臺灣富紳林爾嘉。林爾嘉,字叔臧,菽莊花園的名字其實是取林爾嘉字“叔臧”的諧音。圖為俯視下的菽莊花園”(黃文彬攝)
林爾嘉祖籍福建龍海角美,原名陳石子,是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過繼給臺灣板橋林家,因先輩遷居臺灣淡水,在那里建有一座宏偉綺麗的花園——板橋別墅,林爾嘉少年時代就是在板橋別墅渡過的。圖為俯視下的菽莊花園”(黃文彬攝)
從21歲回到廈門至年44歲,林爾嘉年歲漸長,鄉愁倍增,一直不能忘懷臺灣的板橋別墅,遂決定選址建造一座花園,寄托對板橋以及臺灣的懷念。圖為俯視下的菽莊花園”(黃文彬攝)
航拍地點二:皓月園
皓月園是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雕像園,其名取自鄭成功的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中的“皓月”二字,寄托對英雄的緬懷和對臺灣同胞的思念。圖為俯視下的皓月園(黃文彬攝)
覆鼎巖上臨海頂天立地的鄭成功雕像為園中的主體建筑,它也是中國歷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石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雕像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巖精雕組合而成。圖為俯視下的皓月園(黃文彬攝)
園內青銅大型群像浮雕,再現了當年鄭成功揮師東渡,驅荷復臺的歷史場面。皓月園內還有南北兩組鄭成功碑廊,北碑廊刻有鄭成功的八首詩作,其中四首是他的手跡。圖為俯視下的皓月園(黃文彬攝)
航拍地點三:林氏府
林氏府是臺灣板橋林氏家族在鼓浪嶼的故居,俗稱“府內”。修建“菽莊花園”的林爾嘉(字菽莊)曾是這里的主人。圖為俯視下的林氏府(黃文彬攝)
最早的林氏府已在2006年的臺風中坍塌,現在的林氏府是在原址上照以前的風格重新建造而成。圖為俯視下的林氏府(黃文彬攝)
航拍地點四:八卦樓
八卦樓位于鼓浪嶼筆架山東北隅,原主人是臺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站在別墅天臺上能看到整個鼓浪嶼和廈門市區。圖為俯視下的八卦樓(黃文彬攝)
1907年林鶴壽動工興建八卦樓,該樓由美國人郁約翰設計,建筑規模宏大,造型新穎,而且所用材料如石料、木料、紅磚等均為上乘。圖為俯視下的八卦樓(黃文彬攝)
由于工程資金超支,林家資產被大樓拖垮,林鶴壽也飄零臺島,并終生沒回鼓浪嶼。這幢歷經13年苦斗建起的大別墅,林家一天也沒有住過?,F為鼓浪嶼風琴博物館。圖為俯視下的八卦樓(黃文彬攝)
航拍地點五:日光巖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圖為俯視下的日光巖(黃文彬攝)
日光巖龍頭山寨據說是鄭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時遺留下來的寨門。圖為俯視下的日光巖(黃文彬攝)
巨石下方刻有“閩海雄風”四字,蒼勁有力,右上方有“鄭延平水操臺故址”字樣;另一石刻鄭成功五絕詩一首:“禮樂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這是鄭成功手書行草,后人于1918年拓印刻上的。圖為俯視下的日光巖(黃文彬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