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園三期將打造“創新城區”。(駱兆杰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潔 林桂楨 通訊員劉德英)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的軟件園三期可謂是廈門軟件信息發展的“航空母艦”:這個面積10倍于軟件園二期的新興園區全部投用后,預計每年將為廈門帶來超過2000億元的產值,吸引超過20萬的創業者和高端人才。 未來,軟件園三期將不僅僅是一個創新創業、產業經濟蓬勃發展的熱土,作為占據集美區域面積超過三十分之一的偌大園區,軟件園三期也擔當著集美新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口承載力的重任,讓工作在這里的人可以“足不出園”就能獲取便利完善的工作、生活要素。 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年初,集美提出將在軟件園三期起步區、創新創業大廈、軟三動漫產業區等在內的4.7平方公里區域打造“創新城區”,以此為抓手強化城市基礎、產業配套,力爭在今年底前形成“特色產業集群、配套功能較完善”的“15分鐘創新生活圈”,使創新社區初具規模。 瞄準這一目標,近期,集美區召開專題推進會,聽取各方匯報、加強統籌協調。會上,圍繞全面提升創新城區金融法務、人才智庫、政府政策和生活配套等要素,相關部門細化分解出涉及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等方面的74個項目。 目前這74個項目已全面啟動,每個項目的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也均已列出,并將納入責任單位的年度績效考核。到今年年底,軟件園三期及周邊將實現怎樣的“變身”?我們不妨從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中“一探究竟”。 交通出行: 將配備公共自行車系統 183家企業、5000名員工——這是截至上個月底,軟件園三期起步區入駐的企業和員工數的最新統計。越來越多企業和工作人員的進駐讓軟件園三期越來越熱鬧,同時也考驗著這個嶄新園區在交通、餐飲、金融、商業、居住配套等各方面的能力。 交通方面,今年一月底,配套創新創業大廈的BRT快1線“產業研究院站”開通使用,讓在附近上班的研究工作人員感覺方便了許多。今年內,配套軟件園三期的公共交通還將有所“升級”,包括增開4條以上公交線路、加密運營時間等,以滿足軟件園三期片區上班族的交通需求。 騎自行車上下班是年輕族群的“新時尚”。現在,公共自行車系統已經出現在軟件園三期,目前已在軟三、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創業大廈三個區域周邊完成停放站布點,今年6月前,還將投放一批公共自行車,形成20公里以上的慢行系統。 |
相關閱讀:
- [ 12-14]國際建筑設計大腕來廈開講 打造“地鐵站生活圈”
- [ 06-15]天合擴增八個兩岸新航點 助推"兩岸一日生活圈"
- [ 06-12]兩岸學者研討金廈生活圈
- [ 04-08]本月中旬軟件園三期 廈門首幢人才公寓投用
- [ 04-05]311路今起截至蔡塘廣場 避開軌道2號線將施工路段
- [ 04-02]4月5日起311路截短至蔡塘廣場 避開地鐵施工路段
- [ 03-30]4月1日起公交調整845路新增912路 馬鑾灣居民受益
- [ 03-22]翔安南路改造完成 從軟件園下班到蓮河僅需半小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