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翟小學錄播教室進行的遠程同步互動教學
【亮點】
同安區共有27件小學組作品在課例征集中獲國家級獎項,14件作品獲一等獎,獲獎數占全市近9成,占全省30個一等獎近一半。此外,同安區還獲得二等獎8個,三等獎5個。
廈門日報訊(記者 盧漳華 吳耀東)同安的教育信息化再傳喜訊,在周末剛剛結束的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創新(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上,同安區共有27件小學組作品在課例征集中獲國家級獎項,同安區14件作品獲一等獎,獲獎數占全市近9成,占全省30個一等獎近一半。此外,同安區還獲得二等獎8個,三等獎5個。
此次獲獎表現再次展現了同安區教育信息化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的地位——去年4月,同安區榮獲“首屆全國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典范區域優秀實踐獎”,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區域。近年來,同安區投入近億元資金,全面推動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形成覆蓋全區的區級教育城域網和學校校園網一體的現代教育網絡體系,并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教研和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索創新,穩步推進全區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水平,助力全區營商環境的提升。
“翻轉課堂”大受歡迎 4名老師“加賽”中再獲殊榮
上周五,福州市錢塘小學3年8班迎來了一堂特殊的語文課。由教育部中央電教館主辦的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創新(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日前在福州舉行,部分優秀作品進行現場展示。這個班級被選做同安區陽翟小學紀曉燕老師現場上課展示的授課班級。
在這堂課上,紀曉燕帶來的是當前同安區不少學校正在試行的“翻轉課堂”模式。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課前,老師們就會布置預習清單,并通過“人人通”平臺上傳事先錄制好的微課,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從而產生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而正式的課堂,卻更多地成了一個讓學生討論的場合,學生將課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帶到課堂上,并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問題,互相討論。隨后,老師將隨機選人上臺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以及整個小組的討論內容和結果,由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和討論。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導以及對重要內容和共性問題進行重點講評。
“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課堂很活躍,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老師需要在備課的時候就花費很多功夫?!奔o曉燕告訴記者,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是引導者,學生才是主角,“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們發現學生變得很主動,在課堂上的信心更足了,表達能力更強了,而且原本比較內向的學生和一些后進生也變得開朗而渴望表達?!?/p>
紀曉燕帶來的“翻轉課堂”深受福州小朋友的喜愛。一下課,就有兩名學生過來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還能再上你的課?”而坐在教室后聽課的一名評委如此評價這樣的“翻轉課堂”:這樣的課堂,信息化運用得非常巧妙,不是為了用信息化而用信息化,每個點都運用得恰到好處,真正起到了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
更讓紀曉燕感到驚喜的是,這原來不只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比賽。主辦方在事后介紹,此次從全國所有的參賽課例中選取3.3%的作品進行現場上課和現場說課比賽,優中選優。同安區的14個一等獎作品中有1個被選中進行現場上課,3個被選中現場說課,最終4名老師表現出色,在這場“加賽”中再次全部獲得一等獎。
紀曉燕老師在觀摩活動中現場上課展示
全面推行“人人通”平臺 助力提升教學效果
在紀曉燕的“翻轉課堂”中,“人人通”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課前,老師的預習清單和微課將通過“人人通”平臺傳到學生的手機客戶端;在課后,學生的作業清單也將通過“人人通”平臺傳送。
去年3月,同安區從現有的“人人通”的概念理解入手,解讀了教育部關于“人人通”的愿景與目標,并尋找適合該區應用的“人人通”平臺,確定了11所學校作為首批“人人通”試點學校開展試點工作,探索了一個“由淺入深,由小到大,逐步推廣;實驗先行,形成團隊,引領帶動”的實驗模式,開展實驗教師培訓,并多次舉行全區“人人通”教學觀摩活動。“人人通”教學模式在課堂碎片化資源應用、先學后教、減輕教師備課負擔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同安開始在全區全面推廣“人人通”教學模式。
那么,同安區所運用的“人人通”平臺有什么好處?同安區教育信息化的“排頭兵”、陽翟小學校長楊志現告訴記者,一方面學生完成作業會更認真,因為學生作業完成后需要上傳到平臺,很多同學都看得到,如果是朗讀作業,學生會錄很多遍,直到自己滿意了才會上傳;另一方面,老師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推送不同難度的作業,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對家長而言,有了“人人通”平臺,孩子有什么作業,是否按時完成,家長都可以知道,可以更好地監督孩子學習。
同安區的實踐效果也說明了“人人通”平臺對教育的促進作用。同安區在先行實驗校中的英語學科抽樣調查發現,實驗班級對英語學科的喜歡程度達95.7%,而非實驗班級則只達到45.3%,實驗班高出50個百分點;其中對于英語詞匯的掌握程度實驗班級達88.2%,非實驗班級只有63.7%,相差24個百分點;對于同一個老師所教的同一單元考試,實驗班級平均分93.6分,非實驗班級平均分82.4分,相差11.2分,而實驗前,兩班的平均分僅相差1.6分,實驗班級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抽樣數據表明實驗班級的學生明顯處于主動學習狀態,而非實驗班級的學生仍處于被動狀態。
“三通兩平臺”已實現
教育信息化名聲在外
“人人通”是“三通兩平臺”項目的最后一“通”。所謂“三通兩平臺”,是指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自2012年教育部提出建設“三通兩平臺”以來,廈門市、區兩級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同安區的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推進。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區中小學(含教學點)已實現“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實現千兆入校、百兆到班,全區中小學1466個班級全部實現電子白板化教學,43套自動錄播系統投入使用,現已覆蓋同安區大部分直屬校、中心校和8個邊遠山區教學點,實現城鄉教學一體化。同時,基于云架構模式的同安教育網、學校網站集群和同安教育OA辦公平臺及手機App等管理平臺建設也日趨成熟。
購買設備很簡單,關鍵是如何運用。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同安區的教育工作者在硬件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大膽創新,積極探索,不斷研究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教育服務,從班班通、校校通到人人通,從遠程教學、電子白板教學到翻轉課堂、手機進課堂,同安區的教育信息化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正因為如此,同安區的教育信息化一直名聲在外,不斷促成同安教育與全國各地的交流。從2014年起,同安區實現“跨越海峽的第一堂課”,陽翟小學與臺北萬芳小學通過遠程同步互通系統常態化開展互通課堂,蓮花中心小學和臺北南湖小學開展基于平板教學的遠程同步課堂。去年10月,同安區柑嶺中學和西藏林芝市米林縣中學進行了以“兩地民俗風情”為主題的遠程同步互動課堂,讓閩南文化和藏族風情在兩地學生中流傳。本月17日,同安陽翟小學與長春樹勛小學共同舉辦“廈門陽翟·長春樹勛”首次遠程同步互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兩校四年級的孩子同上語文課《魚游到了紙上》和綜合實踐課《東北印象》,再譜教育信息化新篇章。
【鏈接】
什么是
三通兩平臺?
所謂“三通兩平臺”,是指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