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辦調研組聽取湖里區志愿服務工作匯報。
金尚社區居民參加社區書院課程。
5月21日,中國文明網(福建站)和福建文明網同時轉載刊登東南網《湖里區志愿服務工作得到中央文明辦調研組贊譽》一文,介紹5月20日中央文明辦調研組到湖里區考察志愿服務工作一事,深入剖析湖里區在志愿服務方面先行先試的眾多創新舉措。本報今日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海西晨報訊 (東南網記者文潔)5月20日上午,中央文明辦一局副巡視員王朝彬、中央文明辦志愿服務指導處處長鄧麗娟等一行3人,在省委文明志愿服務工作負責人謝納新和廈門市委文明辦及湖里區相關領導的陪同下,深入湖里區興華社區和金尚社區考察。
經過4個小時的聽匯報、看現場、互動座談,王朝彬激動地說:“湖里區的志愿服務工作扎實有效,許多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令人感到振奮和自豪!”
興華社區
探索信息化開展文明創建模式
打造智慧社區讓志愿服務工作發生質變
代表們一行首先來到興華社區,考察社區率先探索運用信息化開展文明創建工作的經驗和成果。通過社區智能操作系統電視,代表們可以看到8個小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當發現小區一家便利店門前堆著紙屑時,社區的督導檢查員立即用對講機通知附近的志愿者,兩三分鐘就把一小堆垃圾清理完了;居民若要在興華社區書院進行登記注冊,只需先用身份證和手機刷一下,屏幕上就會顯示注冊成功,往后居民們只需刷手機就能夠打卡上課;社區干部去開會或者出差不在辦公室,也可以在手機上指揮社區干部群眾開展文明創建工作。
“開展文明創建信息化建設以后,文明創建更加標準化,解決了創建什么的問題;更加精細化,解決了如何創建的問題;更加品牌化,解決了平庸創建的問題;更加常態化,解決了突擊創建的問題;更加責任化,解決了推諉創建的問題。”興華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旭玲高興地說,“信息化手段讓文明創建的人力物力財力減少60%以上,文明創建的效率提高60%以上。同時,因為有了文明創建信息化的法寶,志愿服務工作發生質的變化,社區90%以上居民都加入了志愿者隊伍,真正構建一支宏大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志愿者隊伍。”
之后,代表們還考察了興華社區“文明幸福示范一條路”。這條路原先臟亂差問題特別突出,通過發動社區志愿者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現在變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的文明幸福路。路上樹木花草成蔭,在樹木花草之間有文明元素:社區十大學雷鋒標兵、十大優秀志愿者、十大道德模范、十大身邊好人、十大創建品牌。同時還做到了:每棵大樹都有志愿者領養,每個花圃都有志愿者管理,每個小亭子都有志愿服務活動,每個林蔭小道都有志愿者打掃,每個石凳石條石椅都有志愿者擦洗,每個公共自行車道都有志愿者的溫馨提示。
金尚社區
文明創建落實在細微之處
用溫情打造外鄉人的第二故鄉
江頭街道金尚社區是代表們考察的第二站。這個曾被譽為“全國不多見的金色社區”精心布局社區的每個角落,將文明之風深耕在金尚。
社區擁有1萬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廣場,代表們沿路看湖里區文明創建“五化”責任牌、市民文明公約牌。茂密的榕樹下被改造成一片平坦寬敞的空地,社區的舞蹈志愿者就在這里教居民跳廣場舞。沿著廣場中心代表們考察了“久久愛心”志愿服務項目點,社區的老人可以在服務點免費享受理發、心理咨詢、義診等服務。
接著,代表們參觀了金尚社區服務中心、“久久愛心”基地、社區書院,并聽取金尚社區的志愿者代表心得匯報。金尚社區負責社區書院書畫課程的黃錦川首先做了發言。
黃錦川曾是一名中學的繪畫老師,幾年前辭職來到金尚社區。初來乍到,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到落腳的地方,租房對于人生地不熟的他來說是件手足無措的事。在金尚小區,一位素昧平生的老奶奶看出了他的心思,主動問他“小伙子,你怎么了?”,這一句關懷讓黃錦川倍感溫暖,也就在這時候他巧遇了當時的社區書記。在社區書記的幫助下,他順利租到了房子,從此便與金尚社區結緣。“扎根”在金尚社區的黃錦川多年來一直義務教授社區困難家庭孩子繪畫課程。“我的志愿服務之路是從接受他人的幫助開始的。”黃錦川感慨地說,“在金尚社區我找到了歸屬感,我愿意去付出去做志愿服務,付出會收獲更多。”
不久前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的張麗被稱作湖里區“最美護理員”。她是汶川地震中受廈門市政府幫扶的孩子,為了報答這份恩情,張麗畢業后就來到了養老院,當起了一名護理員。“護理員的工作非常辛苦,我也有退縮的時候,也就在關鍵時候,趙亞娟開導了我,現在我也能去帶動一群人做好事了。”張麗口中提到的“趙亞娟”正是憑著一把剪刀創建“久久愛心”的領頭人。
“從一名打工者成為一名廈門人,我是從志愿服務開始的。”醫務工作者馬正明是一名外鄉人,在金尚社區做志愿服務已經很多年了,他見證了志愿服務從無到有、從浮于皮毛到深入居民生活、從無序無章到有規范有制度、從“單打獨斗”到形成團隊規模。對于這樣的變化,他說:“志愿隊伍的壯大需要政府去引導規范,去宣傳志愿服務精神,整合社會、企業的力量、資源。”
原聲點評
中央文明辦一局副巡視員王朝彬:
湖里志愿服務讓人感到振奮
興華社區將互聯網融合,在看這個社區以前,我還從來沒有想到過互聯網在社區工作中、在志愿服務工作中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它的效果非常明顯。它不單單是服務了社區,事實上,它徹底改變了社區尤其是社區志愿者組織體制、組織方法等,運行起來特別快捷。在從興華社區到金尚社區的路上,我給大連一個社區書記發了一條短信,告訴他關于興華社區這個事情,因為他的社區也是走在前列。總而言之,看完興華社區,(我覺得)很震撼。
對金尚社區總體的感受是,這個社區的志愿服務已經做得比較早,沒有歷史的積累不會到今天這個進度和現象。對金尚社區志愿服務,在我看來,至少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規范化。在全國來講,志愿服務規范化還是在追求的一個很迫切的目標,而在金尚社區已經實現了規范化。剛才在展廳看到八個方面的規范,調研組的很多人都提出來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把你們的文字材料給我們,這個資料太寶貴了。志愿服務最重要的八個方面都已經有了規范,那絕對不會是昨天晚上制定的,這個規范可能事先有一個修改,改造再提高,有這么一個過程。
第二,精細化。咱們整個金尚社區的設計、社區的志愿服務非常的和諧。和諧需要藝術修養,不是說好的東西、價格高的東西、領導潮流的東西放一塊就和諧。志愿服務方面也有這么一個問題,初始階段一定有好多感覺不和諧的地方,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以后,自然而然就和諧了,剛才錦川同志一介紹他的工作,我就理解了,難怪咱們這個環境這么和諧。
再有一點感受呢,就是咱們金尚社區的志愿服務做到社區的深處去了,不是停留在表面上,不是停留在淺層需求上,而是做到了社區生活的深處。當然這也是經過一個時期的積累才有這么好的結果。因為時間關系,我看的不夠多,聽的也不夠多,形成的這個印象還是初步的,但這個印象讓我們很受鼓舞、很受啟發,我個人甚至很受教育。這個收獲是實實在在的。
我感覺金尚社區,包括整個湖里區志愿服務做得很好,很扎實,經過這么多年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已經到了相當高的境界,可以和海外先進的志愿服務接軌、對話、交流,我作為一個參與志愿服務工作的人,坐在這里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感覺到很振奮,甚至很自豪。 |